歷史上的“鐵遷安”,正憑借貫穿全境的灤河,由“鋼城”向“水城”轉變。以此為依托,精品鋼鐵、裝備製造、現代物流、食品醫藥、文化旅遊等新興產業顯現雛形。
遷安市委書記李忠說:“遷安的鐵礦還能采50年,但不著眼長遠,等資源枯竭就晚了。如果不是轉型及時,遷安將遭受致命性打擊。”
大型國企河北鋼鐵集團唐鋼公司,則在幾年內變成了“世界上最清潔的鋼廠”,徹底顛覆了傳統鋼鐵企業“灰頭土臉”的形象。
堅守“環境是企業生命線”的理念,唐鋼的廢氣、廢水、噪聲等排放指標達到世界一流。建成華北地區最大的污水處理廠,不僅生產不再採用地下水,還消化了全市60%中水。廠區綠化覆蓋率提高到50%。一塵不染的廠房掩映在蓊鬱的叢林中,不時有野雞、野兔出沒。
這家建廠72年的老企業,歷史上屢經劫難,可謂中國現代工業的一個精神標本。
新中國成立之初,唐鋼工人從千瘡百孔的戰爭廢墟上起步,創造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轉爐煉鋼法,成為我國主流煉鋼技術的發源地。
1976年,地震把唐鋼再次夷為廢墟,1788位職工、8602位家屬遇難。王益元等幸存工友迅速趕回車間,頭上包著紗布,腿上纏著綳帶,帶著傷痛和悲痛,在餘震中恢復生產。
震後28天,唐鋼煉出第一爐鋼,取名“志氣鋼”,被鄧小平同志贊為“奇跡”。
今天,唐鋼“壯士斷腕”式的轉型發展,悲壯之志不亞當年。
在唐山地震遺址公園,兩座當年的煉鋼高爐傾斜在寒風蕭瑟的草叢中,經受40年風雨而聳立不倒,周遭環繞的則是一座秀麗的新城。
河北省委書記周本順說,在轉型發展過程中,“會有脫胎換骨的陣痛,但我們要咬緊牙關,因為這是一次沒有退路的出發。”
在鋼鐵的冬天,一個浴火重生的故事正在上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