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14日電/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14日發表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對土地及房屋政策提出許多新規劃和新舉措,以應對和解決香港長期以來面臨的土地供應與居民住房、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
新華社報道,香港特區陸地總面積約1104平方公里,但其中山地和丘陵眾多,已開發土地僅佔其中的約25%。即700多萬人口居住生活在約26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使得香港稱為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梁振英在2014年施政報告中曾透露,在全部私人住宅中,超過一半的實用面積小於50平方米。
香港居民解決住房主要通過兩種途徑,政府開發的公共房屋計劃和私人購買商品住宅。公共房屋計劃,或稱公營房屋,由特區政府機構或非營利機構為低收入家庭而興建的房屋。公共房屋又可分為永久出租房屋、臨時出租房屋、資助出售房屋等。公共房屋主要由香港房屋協會和香港房屋委員會提供,由特區政府房屋署統一管理。
公共房屋計劃中的出租房屋在香港習慣稱為“公屋”。根據香港2013年年報,香港約有29%的人口住在公屋,這類住房類似於內地的廉租房。公屋申請者必須年滿18周歲,申請條件在個人和家庭收入方面有嚴格限制,租金一般佔住戶每月收入的百分之十。
1976年,當時的港英政府開始推行以扣除地價並低於市值的價格將公營房屋出售給低收入居民的計劃,該計劃被稱為“居者有其屋計劃”,這類住房在香港被稱為“居屋”,類似於內地的經濟適用房或限價房。2002年,特區政府曾宣佈無限期停止建造和銷售居屋。2011年,時任行政長官曾蔭權宣佈復建居屋。
在1月初香港最近一次居屋住宅申請中,2160套居屋住房有超過4萬人遞交了申請表,超額18倍,申請人數創14年來新高。其中,分配給非公屋居民申請的數量,平均約每45個申請者競爭一套。前去實地考察這批居屋樓盤的市民更是突破8萬人,看房者的隊伍從樓盤一直排到地鐵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