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王岐山推崇的反腐名臣:大清相國陳廷敬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2-19 17:07:44


 
  從禦史台到巡視制度

  縱觀陳廷敬的仕途,他主管吏治的時間很長,兩次擔任吏部尚書,也在主管監察、彈劾及建議的都察院做過兩次一把手—左都禦史。中國早期的監察機構禦史台始於東漢,長官稱禦史大夫。到了明清,改革為都察院制度。都察院會選出合適的禦史,由皇帝欽點並代其監察地方及各部門。一旦有官員貪污違法,禦史有權直接向皇帝上奏彈劾。陳廷敬總領全國監察事務,監督各省主政官員是他工作的重點。

  《大清相國》中兩次寫到了陳廷敬前往外省巡視,與當地問題官員鬥智鬥勇。

  第一次是山東巡撫上奏,山東全省豐收,百姓自願捐糧。康熙很高興,但陳廷敬覺得這事很蹊蹺:“地分南北,各地收成肯定有別,全省百姓自願捐糧恐怕不可信。”康熙被他說得很不痛快,幹脆派他到山東調查實際情況。一入山東境內,陳廷敬就遇到一批官差假冒“百姓”為山東巡撫歌功頌德。陳廷敬故作相信,暗中調查,幾次遇險,最終發現山東巡撫瞞報災荒,甚至扣押不願配合做假的地方官員。後來山東巡撫不得不向朝廷請罪。

  第二次是巡視雲南。當時雲南巡撫王繼文因為有功,即將升任雲貴總督。恰好陳廷敬調任戶部尚書,察覺到雲南的庫銀有問題,於是再次巡視。原來,平定吳三桂叛亂後,王繼文向朝廷瞞報了大批餉銀,造成了庫銀的虧空。為了應付陳廷敬,王繼文向富商借銀子假冒庫銀,同時他的手下還有嚴重貪污問題。陳廷敬明察暗訪,使得王繼文認罪。

  小說裡的兩個故事,一虛一實。歷史上,雲南巡撫王繼文確實是由陳廷敬扳倒的。1685年,時任左都禦史的陳廷敬連續向康熙上了三道奏折。在第三道奏折中,陳廷敬將矛頭直指雲南巡撫王繼文,彈劾他趁平定三藩之際“虧損國課幾至百萬之多”,並且“侵沒餉銀已九十萬餘兩”,請康熙下令徹查。巡撫是一省之內的軍事、民政最高長官,權限很大。陳廷敬彈劾王繼文在當時無疑是一枚“重磅炸彈”,個人要承受很大壓力。好在陳廷敬實名舉報的證據充分,王繼文很快被罷官,一時間官場“風紀整肅,大小吏莫不動神惶恐”。

  陳廷敬在名為《請嚴督撫之責成疏》的奏折中,提出吏治的關鍵是加強對地方總督、巡撫等高官的監督和問責。“上官廉,則吏自不敢為貪;上官不廉,則吏雖欲為廉而不可得”。當時的都察院,還會在必要的時候專門派出禦史進駐其他政府部門,或巡視地方各省,查處貪腐官員。這與現今的中央巡視制度有相似之處。

  2002年11月,“改革和完善黨的紀律檢查體制,建立和完善巡視制度”寫入黨的十六大報告。2003年8月,中央紀委、中央組織部巡視組正式成立。此後,中央巡視組一般在5年之內,也就是一屆政府任期內完成對31個省區市的巡視。

  2012年,王岐山擔任中紀委書記後,巡視制度發生了重大變革。巡視組開始試行3 個“不固定”:一是巡視組長不固定,中紀委建立了自己的巡視組長庫,組長不再是“鐵帽子”,而是一次一授權。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汪玉凱認為,這一變化讓想打“人情牌”的被巡視單位“很難提前做準備”。二是巡視的地區和單位不固定,巡視組“下沉一級”,到領導幹部曾經擔任過“一把手”的地方了解情況,還要協調銀行、住房和城鄉建設等部門,抽查領導幹部報告個人事項的情況。三是巡視組與巡視對象的關係不固定。知情人士透露,王岐山告誡巡視組要創新巡視方式,既要“明察”,也要“暗訪”。巡視制度的改革直接加強了整肅腐敗的力度。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中紀委已經完成對31個省區市的常規巡視,雲南省委原書記白恩培、湖北省原副省長陳柏槐等眾多省部級幹部就是因在巡視中被發現問題而落馬的。

  2014年1月,王岐山在十八屆中紀委三次全會上所作的工作報告中提出,“創新組織制度和方式方法,探索專項巡視”。在“專項巡視”提出兩個月後,巡視組就對科技部、復旦大學、中糧集團3個單位進行了專項巡視。2014年7月,在針對一汽集團的專項巡視中,查處了一汽集團原副總經理安德武腐敗案、一汽大眾 原副總經理李武腐敗案等。2014年11月18日,王岐山在中央巡視工作動員部署會上指出,專項巡視要害在“專”,可以圍繞一件事、一個人、一個下屬單位、一個工程項目、一筆專項經費開展巡視。王躍文說,按照《大清相國》的描寫,陳廷敬查處山東、雲南軍政長官,均可視作某種“專項巡視”。目前,中央巡視組正在對文化部、中石化等13個單位展開今年的第三輪巡視,巡視方式全部為專項巡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