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對和平發展階段兩岸特色治權關係的思考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2-10 00:26:55


 
  (一)從馬英九當局政策層面解析馬當局的“治權”概念

  兩岸治權關係的建構首先應釐清台當局治權的概念。已經有很多文章從國際法角度進行解析論述,筆者試從馬英九當局的政策層面解析馬當局的“治權”概念。

  馬的“中華民國情結”極為濃厚,無論其大陸政策如何包裝,本質上仍不脫法統之爭。只是這樣的法統之爭日益走向非典型性,從而使兩岸關係未來可能更凸顯“兩國”色彩。它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馬當局對外政策意圖在以“治權”訴求達成“主權”利益。

  從政策面看,馬的政策目標是要極力維護“中華民國”作為一個“存在了103年”的“主權國家”的形象與地位。而其作為這個“主權國家”的領導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中華民國”賦予的“完整統治權”。以國際法定義中的“國家”要素來看,馬認為,“中華民國”最為欠缺的就是國際認可度,因此,“中華民國”一定要不斷擴展國際空間,參與國際組織及活動,彰顯“中華民國”存在的意義,尋求國際社會對“中華民國”的支持。充分而自由的“外交權”在這裡顯得格外重要。

  因此,首當其衝,在國際關係上,馬要爭取“外交權”,以及更大的國際認可度。但在兩岸實力對比台灣日益衰落、國際一中原則的法理基礎難以撼動的政治現實下,馬英九很務實的降低其“外交”訴求至“治權”層次,以使其“治權”層次的“外交”訴求不違反“一個中國框架”。其策略意圖,一方面試圖以時間換取空間,以“治權”訴求的達成累積台灣籌碼,另一方面,也寄望大陸更加主動的釋出善意,來回報馬主動降級至“治權”層次的“外交”訴求。“外交”訴求雖限於“治權”層次,但是當這一“治權”層次的訴求與“主權尊嚴”相衝突的時候,則“治權”中的“主權意涵”立即凸現出來,形成對國際社會一中原則的衝撞,引發兩岸政治爭議。2014年6月,台灣故宮博物院赴日展覽過程中,因日方展覽廣告沒有全部標注“國立”字樣而引發的台灣與日本間的風波,即是最近的一個典型案例。

  如此,“治權”在馬當局手中,忽而彰顯“主權”意涵,忽而又以與“主權”區隔來尋求大陸的忍讓,這在其政策與策略運用中相當明顯。鑒此,筆者認為,以“治權”訴求達成更多的“主權”利益,既是馬英九的策略意圖,也是其不願也不能與大陸進行台灣國際空間談判的策略算計所在,當然也因此獲得美國的充分信任。

  其次,馬當局大陸政策“九二共識”之“一中”與“各表”的矛盾之處。

  從國際法中主權與治權的關係上看,中國的主權應與主權所賦予的全中國的完整統治權相符合。馬英九大陸政策核心是追求與大陸在“領土、主權重疊”、“主權互不承認”的基礎上的“治權對等”。與兩蔣不同,兩蔣在台灣堅持並延續“中華民國法統”,是為了重新奪回包括大陸的全中國的統治權。而馬當局因為不提兩岸統一的終級目標,所以實際操作上,就是在堅持“中華民國主權”同時,將對這一“主權”所賦予的全中國的完整統治權限縮於“中華民國”轄下一區——台灣,並追求與另一區——大陸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國的完整統治權對等。因此,馬當局爭的是其實際管轄下的台灣的“完整統治權”,這就不僅使得“一個中國”雖然內涵“各表”,實則兩論,從而隱含“兩國”的危險,而且完全喪失其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爭法統的正當性,也給民進黨、“台獨”勢力提供了“國民黨外來政權”執政正當性不足的軟肋。

  解構國民黨“治權”內容,是要認清國民黨的政治算計和政策策略包裝,也是為大陸逐步建立“兩岸特色治權關係”,進一步進行兩岸和平發展時期的“合情合理的政治安排”,找到政治解決的切入點。

  (二)蔡英文未來的兩岸政策將打造出何種樣貌的兩岸關係

  此處概要提一些筆者的觀察。就蔡英文的角度來看,把兩岸關係法律化、程式化,將是其“重整”兩岸關係、建立“優質”兩岸關係的重要手段和途徑。蔡的程式化應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層次:

  一是凝聚共識層次。主要採用“審議式民主”模式,主動邀請公民參與,凝聚民意共識,提供政策參考,這也是蔡英文常用的凝聚共識的方式。

  二是“民主台獨”的法律保障機制的建構層次。機制的建立,在利益上可以規避兩岸交流的風險,政治上可以阻止大陸影響力的介入,保護台灣“主權利益”即“前途自決”。它包括三大方面,首先是建立防止台灣利益受損的市場防範機制,目前的《兩岸協議處理及監督條例》的提出正屬於市場防範機制範疇。其次是“守護台灣主權”的民主監督機制。第三是以“修憲”提供“民主機制”的法律保障。

  三是強化動能的“公民路線”層次。在社會層面,民進黨要與公民團體,實際上是與“台獨”團體結成“夥伴關係”,增加民進黨能量,分進合擊“打破國民黨一黨壟斷的政經結構”。

  通過包含上述三個層次的整套程式,未來蔡英文主導下的民進黨的“中國政策”將彈性開放,更有助達成在“凍獨”的同時不損害“台灣獨立”的立場,保障“台灣事實獨立”的“狀態”,這是民進黨未來“凍獨”的可能性所在,也符合美國對民進黨的要求。而一旦“凍獨”,加上民進黨與美國之間已經達成的“堅持民進黨的核心價值”、“維持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以及交流協商”、“以健全的民主機制來維持台灣獨立狀態”等幾大共識,再加上以“中華民國是(等於)台灣”來包裝其兩岸政策論述,美國很可能履行其對民進黨的承諾,在取得“大陸可接受”方面,幫助民進黨向大陸施壓。

  但是,蔡英文一是出於對“台獨”理念、立場的堅持,二是出於對島內民意與大陸對台政策的錯誤分析,已經明確表露出對未來“台獨黨綱”的存廢或“凍獨”問題並不急迫的心態。她還想再賭一次,再押一次寶,想以台灣民意以及民進黨的選舉勝利來逼迫大陸在“台獨”問題上讓步、就範,認為可以依仗民進黨的民意支持與執政資源這樣的“實力”來與大陸在“台獨”的問題上討價還價,甚至期盼以中國對其“台獨”立場的妥協來為她所承受的美國壓力解套。因此,這樣的誤判與邏輯下的蔡英文,在2016年前“凍獨”的可能性目前還看不到。

  如此,民進黨若執政,無論“凍獨”與否,大陸面對的都將是一個隱性或顯性“台獨”的“中華民國國家政權”。那麼,大陸工作重點就更會轉到台灣民心問題上,在兩岸治權關係的安排上就會更謹慎,白手套機制就更具有防範“台獨”的作用。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4年11月號,總第203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