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周建閩:中華文化核心理念的創造性轉化
http://www.CRNTT.com   2014-10-17 01:10:05


中評社常務副社長、《中國評論》月刊總編輯周建閩發言。
 

  中華文化核心理念的創造性轉化對世界做出重大貢獻

  中華文化之所以能持久,能深入人心,能不斷發展創新,能融合、包容乃至同化異類文化,在於其所蘊涵的深刻哲理和豐厚的精神內涵,在於其能夠與時俱進,實現自我發展和重塑以及融合、消化了外來文化後實現的“創造性轉化”(辛旗)。如同辛旗所言,通過“創造性轉化”,來達成民族文化和價值觀的現代化,創造出一種有別於西方現代文明的中華現代文明,這既是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大貢獻,也是當代中國走向現代化的重要模式。

  在中華文化的核心價值理念中,“仁”、“和”與“創新”、“包容”是其中最精髓的內容。這幾個重要的核心理念,在今天已經成功實現其價值理念和現代思想的嫁接與重塑,形成今天中華現代文明體系的核心信念。
首先,是“仁愛”思想體系的演變與創造性轉化。“仁”是中國傳統儒家文化的核心與最高道德典範,子曰:“仁者愛人”。中國從士大夫階層到普通民眾,素來把“仁義”當做為人處事的標準,而歷朝歷代開明的統治者無不以行“仁政”為施政之目標。這種思想理念在今天與現代政治文明概念結合,產生了對於“仁愛”思想的全新領會和闡揚,在政治領域,演化出現代中國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思想信念和當代中國“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這個執政理念,既是今天中國領導人處理國際、國內事務的基本政治原則;也是今天海峽兩岸執政者的共同實踐和主張。“以人為本”、 “執政為民”的執政思想理念和體系的形成及實踐,是中華政治文化適應世界政治文化的發展和成熟的標誌。

  其次,是“和”的觀念與思想體系的傳承與發揚光大。眾所周知,“和”的概念和主張是中華文化所獨有的,在西方的核心價值觀中,並沒有“和”的概念。有學者(朱新民)指出,中國文化的“和”的概念包涵了“和為貴”、“和諧共生”以及“和而不同”的三部分內容。這相輔相成的“三和精神”,通過與當今政治實踐的結合,產生和孕育了中國外交的基本戰略和方針原則。中國外交從50年代建政之初時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到今天提出的和諧世界與新安全觀(互信、互利、平等、協作)主張,無不體現了中華“和”文化理念。其核心是相互尊重,不干涉內政,站在公理和正義的立場,勸和促談,耐心細致地下功夫做工作,而不是象西方式的動輒使用武力解決問題。這是“和”文化思想在現代時空下成功實現創造性轉化的理論與實踐。可以大膽預言,中國“和”文化理念的創造性轉化、與其在處理國際關係的持續實踐過程,將極大地改變未來世界政治格局,並將開創出以“和”為核心概念的中國模式的國際關係理論體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