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央日報:兩岸和平發展 大局為重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0-06 16:05:28


  中評社香港10月6日電/日昨台灣“經濟部長”杜紫軍在接受媒體專訪時指出,中國大陸確實透過影響力阻撓台灣與其他貿易對手國的經貿談判,導致台灣與貿易夥伴的經濟協議談判受到延宕,此舉只會傷害兩岸人民的情感,對於雙方關係和平發展毫無幫助。 

  中央日報網路報今天社評說,眾所皆知,台灣是個以外貿為導向的經濟體,除了靠自身努力,加強創新研發,提升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外,還必須維持公平的外貿環境。所以,台灣必須與貿易夥伴簽署經濟合作協議,包括中國大陸、東協、美國、歐盟、日本、紐澳等,強化彼此的經貿合作,這是台灣經濟發展必走的道路,與任何意識形態都無關。 

  現在兩岸同為國際經濟社會的一員,理應加強合作,共同面對全球化與區域經濟整合的挑戰。由過去的發展事實可以證明,兩岸合作能使雙方在全球經濟不景氣中,受傷程度降至最低,並在景氣好轉後,復甦最快,所以兩岸“合則兩利,鬥則雙輸”,未來兩岸應加強優勢互補、分工合作、共同面對國際經濟的挑戰才是,絕對不是在國際場域相互鬥爭,抵消彼此的戰力。 

  過去兩岸也在共同參與區域經濟整合議題方面進行過對話,在今年二月於大陸南京舉行的“張王會”(陸委會主委王郁琦與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時,王主委特別強調,推動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是台灣當前重要經貿工作,深化及擴大兩岸經濟合作與兩岸共同參與區域經濟整合應“齊頭併進”,台灣與區域、甚至全球經濟聯結的程度越高,民眾對於推動兩岸經貿自由化的信心和支持度會增加,此將有利於推動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後續協議的簽署。 

  而在今年7月在台灣舉行的第二次“張王會”,國台辦張主任針對這個議題回應說“兩岸可就協助台方(台灣)加入區域經濟整合,共同研究”。既然可以共同研究,顯見大陸在政策面並不全然反對台灣加入區域經濟整合,希望兩岸能儘速針對此議題展開共同研究,不要因為個案使兩岸關係進展受到延宕。 

  這6年多來,兩岸協商經過“先易後難、先急後緩、先經後政”的階段,已經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兩岸協商議題也已開始由經濟議題擴大至司法、社會以及廣大的民生議題,逐漸進入“先易後難”之“較難”的階段,更需要我們以“兩岸和平”大局為重、兩岸人民福祉為先,相互體諒,務實協商、為民謀福,為兩岸關係發展再添上更光輝燦爛的一頁。 

  海基會林中森董事長經常強調,在全球化及區域經濟整合的浪潮下,兩岸應該優勢互補、分工合作、相互提升,加強經貿合作,共同融入區域經濟整合,共訂產業標準,共創全球品牌,共掌全球通路,共拓全球商機,共同引領全球發展,讓兩岸經濟實力能在國際經貿社會發揮1加1 大於2的加乘作用,讓全世界對兩岸交流合作成果刮目相看。 

  未來兩岸還有很多事項需要積極合作,包括大陸的“十二五規劃”,以及推動“城鎮化”、“市場化”、“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等經濟計劃,甚至現在正在徵詢意見的“十三五規劃”;而台灣推出的“黃金十年”,以及目前推動的“六海、一空、一園區”的自由經濟示範區。這些合作事項都需要兩岸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相互合作、共同努力。 

  誠摯希望兩岸積極運用ECFA所帶來的契機,強化國際經貿場域的交流互動,提升國際經貿組織的合作層次,共同與貿易夥伴簽署經濟合作協議、共同融入區域經濟整合,共同提升兩岸的國際競爭力,這才是兩岸和平發展該走的道路,千萬不要因為少數個別案例而破壞兩岸的千秋大業。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