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專譯:俄美均認為自己能成為新冷戰贏家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0-05 00:50:33


  中評社香港10月5日電(記者 黃蔚編譯報道)烏克蘭危機爆發後,引發了美俄在外交、軍事和經濟層面的多方博弈,有人疾呼美俄已進入了“新冷戰”。而在這一基礎上,《國家利益》雜誌網站刊登該雜誌助理执行编辑約翰•蓋伊(John Allen Gay)的分析文章稱,雖然當前美俄雙方都認為不該與對方產生正面衝突,但在必要時對對方造成傷害確實應該的;美俄均認為自己一方可以成為最終贏家。

  蓋伊提醒到,雙方同時誤判局勢想造成極為嚴重的後果,兩伊戰爭便是前車之鑒,若美俄步入兩伊戰爭的後塵,則必將兩敗俱傷。

  文章編譯如下:

  雙方誤判是外交領域中最嚴重的錯誤之一。不過,故意升級危機有時能起到效果:如果你能比對手更能承受後果,那麼你便能做出對手做不到的“退步”。不過,危機很難預測。你可能沒有你想像中的那般靈活,或者你的對手可能比預想中更強硬;再或許,對手有你意想不到的錦囊妙計。這樣的誤算將對你造成傷害。而如果對手也誤算局勢,那結局便會是兩敗俱傷。

  拿兩伊戰爭做例子,薩達姆•侯賽因(Saddam Hussein)在1980年入侵伊朗,因為他認為他能扭轉伊拉克數年前對伊朗做出的退讓。當時,伊斯蘭國勢力還很弱小。然而兩國衝突陷入僵持並一拖再拖。兩年後,伊朗逐步占了上風。強人薩達姆提出停火,但這時伊朗卻開始犯錯了——伊朗襲擊了伊拉克,希望終結薩達姆政權。

  伊朗人並未成功。這場戰爭又往後延續了六年,結束時與開始時一模一樣——很多年輕人死傷,雙方都耗費鉅資,兩國無數城市及基礎設施被毀壞。兩國皆敗。雙方均誤算對兩國帶來的後果一直持續到當今。

  由於烏克蘭危機引發一場“新冷戰”,美國與俄羅斯可能會步入類似兩伊戰爭這樣的後塵。國家利益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保罗•j•桑德斯(Paul J. Saunders)進來深入研究了這一話題,他認為局勢十分嚴峻。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編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