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林濁水:民進黨兩岸戰略決斷是穩健台獨?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7-23 12:41:35


 
  直到凍獨案成案全代會非處理不可時,黨領袖們對台獨戰略的意向才在外界追問之下逐漸明確。為什麼戰略遲遲不做決斷,甚至意向形成都一拖再拖,現在卻又突然有了明確的意向?主要的理由應該有三個:

  一、台獨儘管是民進黨最受社會矚目的主張,但是對台獨的內涵,定義,實踐的戰略,國際社會,北京甚至台灣社會本身對台灣主權的看法,黨的領袖們繁忙之下,並沒有付出足夠的關切去瞭解,像謝長廷,從2012年開展之旅直到香港會議,外行的說法層出不窮就是個例子。

  但是意外的,他的外行和誤會反而成為他努力推動“憲法”各表和凍獨的動力來源。在他強力的動員施壓下,民進黨中央黨部幹部不得不召開了一連串的華山會議,並且進行了台灣有史以來對於兩岸關係最全面、最深入的探討。特別是在涉及兩岸的國家認同、價值、政策各方面對民眾做了最廣泛而深入的民意調查。民進黨的領袖們在這的過程中終於逐漸增加了對台獨的瞭解,於是意向慢慢地明朗化。

  二、雖然大家都從各種民意調查上注意到台灣社會對台獨支持度的上升,但是這支持度能轉化成多大的政治力不但沒有概念,甚至還不少人還認為台獨是“票房毒藥”,一直到太陽花運動爆發,他們才強烈地受到意外的衝擊。

  三、稍年長的政治領袖,思維比較複雜,而中壯代的賴清德,由於醫生出身,並且沒有太複雜想法,因此到上海復旦對話時遇到台獨議題反而得體地坦誠直率正面回答,結果受到台灣社會普遍高度讚美,猶如陳菊北京行和舉辦高雄世運的翻版,兩人聲望維持高檔,這大家看在眼裡。

  在這三個因素交錯之下,最近蘇貞昌、蔡英文丶謝長廷三人對台灣“主權”的說法和過去都有顯著的不同。本文一開頭引用了蔡英文主席對台獨黨綱的正式肯定的一段話,這些話,固然似乎過去並沒聽到蔡英文說過;而蘇貞昌,在2013年5月還說:“現階段最重要的是建設‘國家’,不是回頭搞台獨”,但是現在他強調民進黨必須清楚表達台灣“主權獨立”立場,不能有模糊空間,他說“這是台灣的主流民意,民進黨應該對自己的立場有信心。”。

  至於謝長廷,現在雖然一句“凍獨的條件不成熟”說得很含糊,但是究竟和過去清楚地表示要儘快修改台獨黨綱有很大不同,更重要的改變是,他過去強調馬英九選舉所以勝過民進黨,關鍵在於馬英九反對台獨,因此他認為民進黨非凍獨而堅守“中華民國”國號不可;但是他現在說馬英九像“中華民國”的說法,在廣義上有時也被認為是一種台獨,謝這樣講等於是說,連馬英九堅持“中華民國”國號都會被認為台獨了,那麼民進黨凍獨而守“中華民國”豈不是沒有什麼意義?

  謝長廷又說,國號“贊成叫台灣的有68%左右,但是“中華民國”有63%至65%的人贊成。”他雖然說“這一切都是需要溝通”,但等於也認識到過去台灣人只接受“中華民國”國不接受台灣國的看法大有失誤。

  顯然,他許多的改變應該是來自於他看到了民進黨在華山會中調查出來的豐富民意資訊,而這些調查又是因為謝持續施壓,使得中央黨部不得不努力做調研的結果。所以,他要改變民進黨的努力,最後反而造成了他自己“認識”上的改變。

  至於他“主張”上的改變則參加黨內權力的角逐應該是關鍵。

  既然台灣認同的大環境是獨長統消,這轉變自然強烈地制約了民進黨黨公職的政治選擇。這就是他凍獨賣力了兩年之久,他自己轄下派系的黨公職跟隨一起凍獨的並不多的緣故。在這樣的大環境中,他要維持甚至擴張在黨內派系的力量,非調整立場不可。這次黨內中央委員的競爭,他的派系獲得了五席,其中有兩席是新加入的,這兩位原來都是屬於最激進的“一邊一國”連線的成員,意識型態上站在凍獨他的最尖鋭的對立面,無疑的,如果謝立場不做大幅修飾,這兩人就參加謝系,其支持群眾勢必崩潰。所以在權衡之下,謝就納入兩人但立場做了必要的轉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