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史學會會長:甲午戰爭與中日關係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6-26 09:55:45


 
  第四,中日複交的政治基礎需要尊重。1972年7月中日兩國複交以後,中日兩國之間共簽署了4個政治文件。這些文件的基本精神就是正視過去及正確認識歷史是發展中日關係的重要政治基礎。鑒於今天安倍政權的右傾化,使中日兩國關係處在1972年建交以來最緊張的時刻;又鑒於16世紀末以來日本謀我中華的歷史,尤其是近代以來日本帶給中華民族的極大傷害,為使中日關係正常化,更要正視歷史和正確認識歷史。只有確保這一點,中日關係才能建立在正確的基礎上,才有向前發展的可能。

  第五,中國人和國際社會要記住抗戰勝利紀念日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甲午戰爭期間,日軍在旅順進行大屠殺,兩萬居民死難;1937年12月,日軍製造南京大屠殺;抗戰期間,日軍在中國各地製造屠殺。中國人民和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定會永遠記住這些歷史。

  第六,二戰後國際安排應該落實。至今造成中日關係緊張的釣魚島問題與甲午戰爭有密切關係。日本在甲午戰爭勝利確有把握的1895年1月,通過內閣決定將釣魚島劃歸沖繩縣管轄,但卻未對外正式公布。日本這種竊取行為掩蓋於其甲午戰勝之中。其實,說起沖繩縣,本是琉球王國,是明清兩代中國的藩屬國。日本吞並琉球,曾引起清政府強烈不滿,交涉經年,直至1888年日本為策劃大舉侵略中國才主動停止交涉。琉球問題最終也被甲午戰爭的結局掩蓋了。今天所以要重議琉球,是因為琉球主權未定。琉球主權未定基於兩個理由:一是因為中日之間就琉球地位的談判被甲午戰爭打亂了;再是由《開羅宣言》等一系列國際條約所形成的對日本領土的規定,這是二戰後的國際安排,至今尚未落實。

  第七,對中日關係抱有謹慎樂觀態度。中日之間因為釣魚島問題引起的爭端短期內不會解決,但是中日關係大局不會有本質的改變。從長遠看,現在中日之間的困難局面,將只是1972年建交以後中日關係長期發展中的一個有點苦澀的插曲!

  總結甲午戰爭以來120年的歷史,我們應該從歷史和現實的角度加以反省和檢討,尋求中日正常關係的未來。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甲午戰爭以來中日國交的歷史,戰爭多於和平,緊張多於友好。要創造和平多於戰爭、友好多於緊張的局面,中日兩國人民都要經常回顧歷史教訓,牢記歷史教訓。中日兩國要牢記發展經濟的大局,以造福於中日兩國人民。中國要居安思危,常存戰備之思,牢記甲午慘敗教訓,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消息來源:《參考消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