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調整反腐策略 扭轉重受賄輕行賄局面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6-04 10:15:34


 
  統計還分析了41起行賄犯罪案的判決情況。經撤銷案件、不訴等層層程序過濾,最終訴至法院的有20人,6人被判處緩刑,3人免予刑事處罰,僅3人判處實刑,判處實刑數占行賄犯罪立案數7.3%,“由此可見,對行賄犯罪判處刑罰相當寬緩。”該檢察官指出。

  今年4月,最高檢首次公布全國檢察系統查辦行賄案件的詳細情況。2013年,全國檢察機關共查辦行賄犯罪5676人,占賄賂犯罪案件總人數的31.4%。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天津市一位檢察官撰文指出,1983—1992年10年內,日本檢察機關起訴受賄案2900件、行賄案3789件。

  查辦行賄的現實爭議和矛盾

  “一般來說,一個貪官受賄不止一筆、也不僅來自於一個人,常理推算行賄人應該比受賄人多。”中國人民大學法學教授何家弘向南都介紹,行賄犯罪案件查辦率偏低,與查辦面臨的現實爭議和矛盾相關。

  從立法來看,刑法規定行賄罪是“為謀取不正當利益”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的行為。實踐中,“不正當利益”和“財物”的規定,影響到罪名裁判。

  對此,一位檢察官以“辦戶口”為例向南都解釋:為請工作人員更快辦手續而送紅包,並非“不正當利益”,不屬於行賄;如果送的不是實體存在的金錢物品,而是出國旅遊、解決親友工作、提供女色等非財產性利益,也能逃脫“行賄”懲處。“近年的貪腐案件中,更多行賄人立足於長遠投資,對手握實權的領導幹部行賄時並不馬上提出利益回報,定性為‘行賄’也存在爭議。”

  許蘭亭也指出,受賄和行賄往往一對一發生,查辦行受賄案件難以找到其他物證,更依賴於言辭證據。此前,官員貪腐案件查辦中也是依靠行賄人揭發舉證,行賄人則會被當做“污點證人”給予“寬大處理”。

  “人們普遍恨國家公職人員貪腐,反而同情行賄人,認為行賄也是被逼無奈。”何家弘說,以往將反腐重點集中在打擊受賄也正是基於這一認識,但近年案件分析顯示,有些行賄人為實現目的千方百計設計行賄手段,甚至為官員量身打造禮品,已經成為官員腐敗的發起者,“遏制腐敗狀況,必須調整反腐策略,從源頭上嚴厲打擊行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