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萬全陪同哈格爾檢閱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儀仗隊。 |
中評社香港4月16日電/日本《外交學者》4月14日載文《美國對中國有“王牌”嗎?》,摘要如下:
雖然戰爭的號角尚未吹響,但中美圍繞一系列地區問題的日益緊張,似乎暗示兩國都在試探對方的紅線。近來《金融時報》一篇文章稱兩國關係“山雨欲來”。文章還強調,美國對華手握兩張王牌,“一是利用中國處於社會大轉變時期矛盾多發的現實推行顔色革命;二是利用美國在全球貿易規則上的控制權,阻擾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
然而,對這兩張所謂的“王牌”的分析,反而表明它們是美國試圖制衡快速崛起中國時的兩個弱點。至少,難以證明華盛頓在這兩方面擁有明顯優勢。
首先,確實,經過多年社會和經濟轉變,中國社會的矛盾以驚人的速度增加。社會動蕩事件中約50%由土地征用不當引起,30%跟環境問題和勞資糾紛有關,20%源自其他各類糾紛。問題是:這些零星的社會不穩定事件,會直接和明確地導致中國發生顔色革命嗎?
“阿拉伯之春”產生的動亂和衝擊,並未在華引發類似的社會和政治變化,雖然或許有人希望中國出現自下而上的演變。儘管當前面臨來自西方的民主攻勢和日益變化的國際環境,北京成功保持了政權穩定。
與此同時,儘管有國內外事件的干擾,中國經濟長期高速增長及隨之帶來的好處,在某種程度上緩和了公眾的政治訴求。而且,近年來中國發生的社會不穩定事件似乎有個共同點:民眾往往想保護自身經濟利益,針對的是腐敗幹部,而非挑戰整個政治體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