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經濟守住底線尋求再平衡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1-24 08:58:07


  中評社香港1月24日電/法國《歐洲時報》1月24日載文《中國經濟守住底線尋求再平衡》,摘要如下:

  中國的統計機構近日公布了2013年國家宏觀經濟運行數據,這也是中國新一屆政府的首份“經濟年報”。從關鍵數據看,7.7%的經濟增長,雖然是14年來的最低,但仍高於年初制定的7.5%的目標,而在通貨膨脹、勞動就業等核心指標上,中國經濟也把守住了“底線”。

  有了這些數據作支撐,中國經濟2013年的表現被普遍認為是“交出了一份良好的成績單”,因為在國際金融危機餘波未平、世界經濟尚待復甦、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背景下,中國經濟表現出了其他經濟體少有的韌性與活力。

  外界對此充滿好奇,數據公布幾天後,中國總理李克強在達沃斯論壇上向世界詳解了中國經濟增長之道。在這位中國經濟的決策者看來,2013年,中國經濟在沒有採取短期刺激政策的情況下,能夠取得不錯的成績,原因有三:一是從改革開放入手,著眼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大力推動簡政放權,釋放改革紅利;二是明確經濟運行的合理區間,提出把經濟增長7.5%左右、新增城鎮就業900萬人以上作為下限,把物價上漲不超過3.5%左右作為上限;三是著力在調結構上下工夫。

  由此不難看出,正是在經濟領域內一系列的改革以及在宏觀調控上的創新,才為中國經濟在2013年的良好表現奠定了基礎。實際上,翻開2013年的中國經濟版圖,改革所激發的“正能量”已然具備生猛之勢:破除GDP崇拜、啟動財稅改革、掛牌上海自貿區、強調市場的決定性、推進混合所有制……習近平、李克強執政一年來,在經濟發展上最大的成績怕就在於:傳統經濟思維得以改變,龐大的經濟肌體悄然轉身,而仰仗改革紅利的再次釋放,中國國內預期乃至國際社會預期中的樂觀與信心得到彰顯。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