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補上短板,中國發展才更有“高度”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1-13 08:47:38


 
  一切科學發現、技術發明與創造都離不開基礎科學。在急功近利之風日盛的今天,在對基礎科學、基礎理論研究的不重視或選擇性忽略的社會心態下,自然科學一等獎的9年空缺、大學數學和物理等專業招生狀況不佳等等,讓人擔憂中國科技的後繼基礎究竟有多厚實、能不能引領世界潮流。

  而普羅大眾科學素養的高低則反映出這個國家對科學的熱愛程度和重視程度。科技的發展既需要國家高層重視,也需要企業和百姓重視,這樣才能形成全社會的支持,才能有更多後繼人才源源而出,長盛不衰。

  科技成果在社會各領域中的應用是科技造福人類的最終目標。今天,中國每年的科技成果非常多,應用和轉化率卻較低。中國科技水平在某些領域能達到國際頂尖水平,但在日常生活領域,科技幾乎是空白。例如幾年前,三聚氰胺橫行中國奶製品領域,全國各地的食品監督機構卻拿不出便捷的工具和手段,以便百姓能及時、準確辨認出哪些產品不合格。PM2.5肆虐之初,很多氣象機構甚至連起碼的監測設備都沒有。在醫療器械領域,中國市場很大,而真正的“中國製造”微乎其微。

  中國產業目前存在“高端”和“低端”兩極分化,即高的很高,低的太低。經濟轉型首先是升級、改造低端產業,如何讓企業在既節約成本,又能做到節能降耗,這必須依靠科技力量。讓普羅百姓享受更健康的、環保的生活尤其需要科技成果從實驗室中走入民間,實現轉化和應用。

  只有全社會全民族人不分老幼、地不分南北地更重視科技、依靠科技,中國創造才更有競爭力,中國發展才能更有“高度”,中華民族的復興才更有內涵和時代意義。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