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美專家談信息公開政策帶來的挑戰與合作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2-06 01:11:38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余萬里發言。(中評社記者 孫儀威攝)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余萬里認為,政府在遇到危機時,必須保證絕對充足的信息供應量。他指出,在危機發生時,對於信息的處理是具有某種特性的,危機由兩個要素組成,首先它是突發性的重大事件,會帶來巨大的挑戰;其次,危機具有時限性。根據這兩個特性,對於信息的處理有很高的要求,因為危機常常會引起海量的關注,因此,在處理危機的過程中,必須保證強大的信息供應。

  他認為,近年來,中國政府的危機應急手段在總結過去經驗的基礎上,取得一定進步,以2008年拉薩314事件為例,在危機發生時,政府採取了封鎖消息的傳統應對措施,導致國際媒體缺少對事件報道的第一手資料,如此一來,境外反動勢力所傳播的信息就成了消息源,這使中國政府十分的被動,由控告方變成了被告方。

  而在2009年的新疆7.5事件中,政府採取了開放的政策,邀請國內和國外媒體入疆採訪,事件得到第一時間的公開,境外反動勢力因而沒有得逞;今年四月份發生在雅安的地震,中國媒體的報道則可謂漂亮,央視的轉播器跟隨直升機第一時間進入災區,向外界第一時間傳遞震中的情況。

  余萬里認為,當危機產生信息需求時,政府應當做充足的信息供給。而對負面信息的管理,中國應該吸取美國在越戰時經歷的慘痛教訓,因為美國沒輸在戰場而輸在了電視上,中國政府需要建立和完善信息管理處理機制,對有可能發生的危機做好危機預案,保證充足信息供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