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一中框架”蘊含的特殊意涵與兩岸政治商談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1-05 00:26:07


 
  3、“一中框架”得到台灣執政當局正面回應,形成兩岸新共識。

  2013年6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習吳會”上,獲得馬英九授權的吳伯雄表示,“兩岸各自的法律、體制都實行一個中國原則,都用一個中國架構來定位兩岸關係”。他說,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是國共兩黨一致的立場,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基礎;兩岸不是“國與國”的關係。這是國民黨首次在“一中框架”議題上做出明確的積極回應,堪稱是近年來兩岸政治關係發展的重大進步。

  吳伯雄的表態,正面呼應了習近平在會見中重申的國共兩黨要“在鞏固和維護一個中國框架這一原則問題上形成更為清晰的共同認知和一致立場”。兩岸執政黨在兩岸關係最核心的問題上達成了共同認知和一致立場,增進了兩岸政治互信,意義十分重大。

  7月24日在兩岸“中山論壇”會議上,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表示:“我們積極評價國民黨方面明確表示兩岸各自法律和體制均實行一個中國原則,都以一個中國架構定位兩岸關係”,正面回應和積極評價了吳伯雄的講話。

  吳伯雄講話在島內也引起強烈反響,雖然蘇貞昌等民進黨人士一如既往地提出抗議,但黨內重要人士謝長廷直言吳講話並未“違憲”;許信良更表示正視“一中框架”已不可避免,應當“大膽一中”,提出兩岸比照歐盟模式共組“中國議會”的構想,相關兩岸的任何議題,未來都可以這個架構下討論,也確保台灣在“一中框架”下的空間。

  從“新一中原則”到“一中框架”,我們看到,這是大陸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時期的又一重大理論創新。至此,大陸的“一中論述”已經基本定型。理論創新,正在實踐中不斷推動著兩岸關係向前發展。

  一中框架的核心內涵與其體現的特殊意義

  1、一中框架的核心內涵

  “一中框架”,是大陸方面新提出的關於“一中”的重要概念。如何看待和分析“一中框架”,以及在一個中國架構下鞏固兩岸政治互信,為開啓兩岸政治談判鋪平道路,是兩岸學界的重要課題。為此,首先要分析“一中框架”的核心內涵和其所蘊涵的特殊意義。

  原國台辦主任王毅曾對島內媒體就“一中框架”問題的疑問,表示“兩岸一中與兩岸一國,實際上並沒有太大區別。賈慶林談話最重要的部分是,兩岸從各自現行規定出發,確認兩岸同屬一中的事實,確立一中的框架。此外,兩岸在此基礎上能求同存異,增加彼此的包容性,賈慶林談話的本意是希望在兩岸互動上釋出更多善意,盡可能在堅持原則前提下,增加彼此的包容性。”①

  綜合賈慶林主席和王毅的講話以及學界的分析討論,筆者認為,“一中框架”具有如下重要內涵:

  第一,明確了兩岸之間並不存在所謂的“主權爭議”,兩岸同屬一國,兩岸關係不是國與國的關係。這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基石,也是島內藍綠“統獨”之爭的核心內容。因而,明確兩岸之間並不存在“主權爭議”,一方面封堵了台獨主張;另一方面,構築了兩岸一中的政治共識,擴展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時間和空間。

  第二,“一中框架”符合兩岸現行規定,具有現實法理內涵。無論是大陸的憲法還是台灣的法律,都確認兩岸領土、主權的一致性,不可分割。“兩岸從各自現行規定出發,確認這一客觀事實,形成共同認知,就確立、維護和鞏固了一個中國框架。”這裏首先體現了務實的精神,一切從實際出發,從兩岸的客觀現實出發;其次,得到兩岸現行憲政體制的支撐;第三,包涵了對對方法理系統和行政體系的默認和尊重。

  第三,“一中框架”是一個平等的包容性框架。在一個中國原則之下,既有大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法律體系,也有台灣的“中華民國”政治法律體系,包容並存,求取最大的政治公約數。同時,雙方都有責任維護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第四,“一中框架”是一個富有彈性的開放性架構。構築了政治互信的基石後,即可開始就“兩岸未統一前的特殊關係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從雙方的政治定位到台灣的國際生存空間,“什麼事情都好商量。”可以肯定地說,“一中框架”確實是一把開解兩岸政治難題之鑰。

  2、一中框架體現的包容性及其特殊意義

  大陸學者李義虎提出,“一中框架”是一個中國原則在和平發展階段的增量型概念,很好地處理了存量與增量的關係,它既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即保有一個中國原則這個最大的存量,又在此基礎上使容納和平發展內容的增量有所擴張,包容了對方的一些思考、方案中的有益成分,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和變通性②。筆者深以為然。

  對於“一中框架”,台灣有各種各樣的解讀,有些甚至是誤解。如民進黨提出的是“要把台灣鎖進一中架構內,剝奪台灣人民的選擇權”等等。其實,“一中框架”並沒有改變兩岸現狀和“兩岸一中”的原則立場,但它對“一中原則”進行了軟性處理,使之包容量更大,其概念更富彈性。大陸學者黃嘉樹指出,“一中框架”是大陸近年來提出的一個帶有創造性的新概念,它的核心是堅持一中原則,但它又不同於原來雙方各自堅持和“各自表述”的一中原則,而是把雙方表述中能共同接受的部分連起來,搭起來,就形成“一中框架”。因此“一中框架”比一中原則更有包容性,它不僅要能包容本方對一中的見解,也要能包容對方的。同時,“一中框架”還包括它將設置一個架子或箱子,把那些暫時解決不了的爭端(如“誰代表一中”?誰是中央?)擱置或封存,儘量減少由這些爭端導致的衝擊波傷害兩岸關係。③

  由此觀之,“一中框架”體現了兩岸最大的“政治公約數”,它不僅包涵一個中國的主權概念,更包含一個中國之下的兩岸政治體系概念,同時,它又提供了一個擱置爭議的空間,為兩岸未來開展的政治談判掃除了障礙。因此,“一中框架”是一個更加開放、更加包容、更多內涵、更富彈性的框架,它體現了大陸在兩岸關係發展上的創造性思維。未來兩岸的政治對話、政治談判也必定會在一中框架的範疇內開展。這就是“一中框架”的特殊意義所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