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盛產諷刺漫畫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被陳玉理夫人稱為“漫畫的一個繁盛年代”。而這種繁盛,並不僅僅屬於陳玉理的個人記憶。1980年,方成創作出《武大郎開店》,這幅諷刺“嫉賢妒能”的作品在當時廣為流傳。方成帶著這幅畫在全國16個地方巡回展出,甚至有人將它改編為河北梆子戲。62歲時的方成在人生後半期,才逢上個人創作生涯的春天,被公認為與華君武、丁聰齊名的中國三大漫畫家。
當時,在河北小縣待了40多年的陳玉理在全國漫畫界也開始有名氣。有一次,華君武和河北籍的漫畫家韓羽聊天時,還打聽起“河北邱縣的陳跛子”。
1982年春天,陳玉理夫婦專程去北京拜訪華君武。當時正在開會的華君武從二樓走下來,一張嘴就開玩笑:“陳跛子,你可是揚短避長啊。”
這個寡言而且有腿疾的農民漫畫家,在那個年代,將他的漫畫創作才能揮灑到極致。現今,回憶起當年的創作往事,老人會一改往日沉悶的狀態,渾濁的目光中閃現出一絲神采。老伴李青艾說:“他只有聊起漫畫時才這麼興奮,華君武、方成很喜歡跟他聊天。”
長期以來,陳玉理髮表諷刺漫畫的主要“陣地”是《人民日報》增刊《諷刺與幽默》。這份半月一期的以漫畫為主的四開報,創辦於1979年,是在“四人幫”倒台、撥亂反正、解放思想以及改革開放的歷史背景下誕生的。
在回溯個人漫畫創作經歷時,李青艾談起上世紀80年代,很自然地用有時代感的語言“思想大解放以後”作為敘述的時間轉折點。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後,理論界開展真理標準的大討論。當時,身處河北閉塞縣城的陳玉理夫婦,並沒有直接感受到這股思潮。但是,他們在和韓羽等漫畫家的交流中,嗅到當時社會的一種變化氣息,“尤其是在人的思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