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不要高看奧運對日本的約束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9-23 14:20:16  


 
  相比之下,中國人對國際政治總是多了一層玫瑰色的幻想。早期外交家郭嵩燾認為:“夫能以誠信待人,人亦必以誠信應之;以猜疑待人,人亦即以猜疑應之,此理無或爽者。”這種心靈雞湯,實在是只能麻痹自己的迷藥。

  對於國際政治的達爾文主義本質,不抱任何幻想,正是日本的務實之處。這根源於奉行實力主義和實用主義的“町人(幕府時代的商人)根性”,在“町人根性”的影響下,日本人基本不承認唯一正確的價值體系,也不認為有絕對正義。

  對此有清醒認識的中國人,當屬李鴻章,他在1870年就提出,“一仿西人所為”的日本“志不在小”,並且“近在肘腑,永為中土之患”。丟掉幻想,準備戰鬥,是早期尚能對日制衡的關鍵,而此後的自大以及自大帶來的姑息,也正是甲午年之所以敗北的戰略根源之一。

  很難說清我們這個民族,為什麼總是記吃不記打。2020年東京奧運,與其說是給了中國可以“喘息緩和”的7年,不如說是劃定了中日競爭衝刺的最後標線。從1945年起被刻意回避的歷史怨憤和現實利益衝突,自2012年開始迅速病變,以目前的走勢看,走向更大的衝突極難避免。吊詭的是,2020年正是中國一切“發展綱要”與“中期規劃”的最終節點,這7年,正是已經走入深水區的中國改革最為艱難的時期,無論政治變革、社會變革還是經濟變革,壓力、風險都相當巨大,這無疑亦是外敵最可下手的“窗口”時期。中日之間擦槍走火的可能性,在可見的將來只會不斷增加,枕戈待旦尚且不及,哪裡還能喘息?倘或天真地認為奧運能令日本收起自己的利爪,就如同“九一八”事變之後相信“國聯”能夠制約日本一樣,再度吞下姑息的苦果。

  對於國際政治的博弈而言,奧運會只是一步極小的閑棋,並無任何實質上的杠杆意義。國際政治的叢林屬性,與百年前相比沒有任何改變,對付豺狼的唯一辦法,只能是讓自己也長出獠牙與利爪,才有資格選擇決鬥還是談判。這個7年,“任”極“重”,而“道”卻不“遠”。

  (消息來源:《環球時報》,作者雪珥系旅居澳大利亞華人學者)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