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坦桑尼亞華人遍及所有行業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9-16 10:38:11  


坦桑尼亞當地的海鮮市場。
  中評社香港9月16日電/數萬華人在坦桑,大部分在達累斯薩拉姆,各行各業,他們的足跡無處不在。

  廣州日報報道,做貿易,義烏、溫州人居多,他們來得最早。開餐館,光達市的中國餐館就有十多家。搞建築,承包工程、建房子,中國大國企占了大頭,民營建築商茁壯成長。修路,多是世行和外國援助項目,中國人承包。辦實業,開工廠,從早期做拖鞋,到現在的煉油、煉鋼,投資額從幾十萬到數十億美元不等。

  修車賣汽配,達市就有十五六家廠。開礦的,這幾年越來越多,挖坦桑尼亞寶石藍的正是熱潮。做通訊,中信、華為的高科技份額不小。開銀行,一家華人銀行正在籌備中。政府援建項目,勞務輸出也不少。

  這裡什麼都缺,做啥都有機會。一年隨便賺個百把萬,不是問題。這裡是冒險家的天堂,遍地黃金,同時也荊棘叢生。 

  汽配業:一輛二手車掙一萬美元

  如果說當前在坦桑尼亞,還有哪個行業“黃金遍地”的話,那無疑是汽車行業了。專門從事重汽銷售的王德發如今是坦桑尼亞的一個華人商會的秘書長。在非洲待了8年,在坦桑尼亞待了4年。這8年,他一再創造了在國內淘汰的二手車在非洲一轉手成“奢侈品”的奇跡。

  8年前,王德發無意間發現,非洲的尾氣排放和國際上有個斷代,國外已經發展歐IV,甚至歐V標準,而在坦桑尼亞,歐II車還在蒸蒸日上。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從國內運了幾輛車到坦桑尼亞,沒想到賣得出奇的好,一輛車有1萬多美元的利潤。這讓他喜出望外,從此開始專門從國內倒二手車到非洲賣。

  起初,王德發也是小打小鬧,弄個幾十輛過來試試手,沒想到,運過來不到一個月就賣完了,於是趕緊讓國內的滾裝船加緊裝貨。“4年前那陣子,一輛車過來有1萬多美元利潤。基本上只要把二手車弄過來,你就等著數錢了。一輛二手車,在國內3萬元人民幣,到這邊可以賣到1萬美元,重汽的利潤更高。有人一年就能賺幾百萬美元。”他說,不過這兩年做這門生意的多了,利潤也逐漸下降到每輛車2000多美元。

  中國車在坦桑尼亞是奢侈品

  過去3年間,光濰柴重汽一款車型,他就賣了1000多輛,利潤多麼豐厚不言而喻。現在,幾乎中國所有的卡車都在坦桑尼亞有銷售。據他估計,每年有差不多10萬輛車進入非洲。很多國內車企,看到二手車在非洲銷售之火爆,就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興奮。

  據他分析,中國車在當地也是奢侈品,只有上層人才能買得起。這裡貧富差距很大,有錢人能有幾十輛車,沒錢人你連輪胎都買不起。

  做重汽起家的王德發慢慢發現了一些門道:中國車在中國開很好,因為中國路況好,路寬,通常8車道,對車要求不高,但坦桑尼亞路況差,路窄,只有兩車道,坑坑窪窪,馬力不行在這裡根本開不了,有些二手車剛剛運過來不到一年就壞了,而非洲人又不會修,這些車就報廢了。因此,汽修和汽車零配件可能是另外一個肥得流油的王國。

  經過3年積累,如今一輛車裡面幾十萬個配件他都做。“配件比整車做起來舒服,順手,現在慢慢不做整車了,以配件為主,利潤比倒整車還高得多。”如今,以坦桑尼亞為中心,他在蘇丹、肯尼亞、剛果(金)都有自己的汽車配件公司。

  實踐證明他的“引導消費”是對路了。由於當地人多數開的是二手車,配件更新很快,如今光汽車配件他每年就賣出去100多萬美元,利潤非常可觀。籌劃建生產線生產整車

  王德發說,在坦桑尼亞,很多當地人已經開始喜歡中國車,所以自己公司的回頭客非常多。他有了一個更宏大的想法:能否在非洲建生產線,生產整車和配件?

  不過,他很快發現,這條路似乎走不通。整車組裝不如現車買利潤率高,組裝是個累加、長期投資,回報率低,還不如直接用滾裝船,把車直接運過來。他調查後發現,坦桑尼亞物資還十分匱乏,什麼都缺,製造能力匱乏。並且,電力也十分缺乏,一周有3天能正常供電就不錯了。他慨嘆說,現在坦國製造業的氣候還沒有形成,只能看著這塊肥肉卻不能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