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坦桑尼亞華人遍及所有行業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9-16 10:38:11  


 
  遭遇匯率變化資金縮水

  電子產品沒漲價,匯率變化卻很快,無疑讓張林掙的錢縮了些水。

  “三年前,一個貨櫃要兩萬人民幣,三年前的時候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是6.7,現在是6.12。”他說,做國際貿易,要先把先令換成美元,再把美元換成人民幣。

  現在,美元在貶值、坦桑尼亞先令也在貶值,人民幣在升值。“這錢換來換去,就換少了”,張林算到,現在一萬美元和以前相差6000元人民幣,6萬美元就相差3萬多了。 

  再來算算工人的工資:三年前人均月工資在400元人民幣左右。現在差不多100美金,好點的就是800人民幣左右。而且,當地的物價也水漲船高。

  為分散風險,張林現在電子產品的業務已經調整到業務量的30%~40%。這兩年,他還做一些首飾礦物、寶石,還開起了錢莊。

  貨物被小偷“順走”了

  剛開始來坦桑尼亞時,因為不會說英語,吃了不少啞巴虧。比如“被移民局查。他們在路上會把你攔下。你只好交錢解決問題,甚至警察還會去查你的工商發票。”在應付完這些政府機構,他還要應付銀行慢節奏和丟貨的事。

  “收了點錢要存在銀行很麻煩。這邊的錢隨便就是一沓。今天賣了一個貨櫃,就是一個億(人民幣4萬)。如果是跨行轉賬,平均要3天。工作效率太低,基本是慢動作。”張林說道。

  剛開始時,張林每一貨櫃過來都會少幾台電視機。他覺得很是納悶,“貨物從廣州過來時,在工廠要清點,裝貨櫃時也要清點,但到這裡後,每次一個貨櫃都要少3~4台”。後來他才發現,原來是被搬貨的當地工人給“順走”了。每當人手不足的時候,貨物一轉眼就不見了,也不知怎麼不見的了。現在他學了點經驗,“多雇點人手盯著貨”。

  廣州認識的一個坦桑尼亞朋友帶他來到這裡,剛開始租房子、辦證件、找倉庫。很多方面都要這位當地朋友幫忙,每天早上打電話,這位朋友就說“十分鐘到”,結果要2~3個小時才到。“可能,這邊這樣說話,是一種習慣”,現在,張林已經習慣了很多。

  打個官司要12年

  來坦桑尼亞不到半年時間,黎傑又發回去了一批貨,經歷過一些波折後,黎傑感嘆道:“這次,應該是賺錢的。”

  與張林一樣,初來乍到總要受點騙,換點經驗教訓。

  他講到今年的一次遭遇:“一個礦主提供一塊樣品,說是30度,我們把樣品拿去檢驗也是30度,但運回國內一看,就不是那麼回事了。才只有5度,10度。他們手段很多,他們發運的貨和他們提供的樣品不是同一個品質。”在他看來,這裡受騙的幾率很高。在坦桑尼亞有一些人以此為職業,成為專業騙子。

  看起來有悖常理,但這事活生生發生在朋友身上,讓他不得不信。“因為坦桑尼亞的法律是這樣的,我告你,這個案件要打六年官司,才有判決結果,然後你才能告我,然後又要打六年,才能把這個官司了結。總共加起來要12年才能有最後的結果。”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只能放棄。

  半年的經歷,讓黎傑感慨不已:遍地黃金,荊棘叢生。就看去撿時是先抓到黃金,還是先被刺到。

  最害怕的是治安差

  來這裡三年,張林唯一擔心的就是坦桑尼亞的治安。他談起自己在銀行第一次取巨款:“有一次去取錢,人民幣20萬元,把一個大公文包裝得鼓鼓囊囊的。走出銀行後就有兩個人一直跟著。我就手把包捏著緊緊的。一直回到家,打開房門後,就癱軟在地上。”他說,自己打生下來就沒這麼害怕過,“那一次真的是害怕了”。

  據張林了解,目前廣東過來做生意,從來沒有虧回去的,“廣東人在坦桑尼亞不超過300人,大都集中在桑給巴爾島,那裡的海鮮貿易市場都是廣東人的天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