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蘇進強:建立軍事互信 兩岸應相互包容理解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09-01 00:35:12


 
  具體而言,蘇進強認為,南海議題可作為兩岸協商並謀求深化政治信任與共識的柱桿。面對南海問題,一方面,兩岸於主權層次上,可在互不否認對方和承認治權的前提下,保留關於主權代表的爭議;另一方面,則可以“九二共識”為基礎,在維護南海主權上形成合作的立場,攜手一起參與南海行為準則談判。在與其他國家存在爭端的海域,則擱置爭議,尋求共同開發;甚至兩岸可以考慮將南海問題列入兩岸協商議題,並成立“兩岸南海事務協調小組”納入兩岸兩會或更高層次的節制。通過這些機制的落實和設立,讓兩岸關係和南海問題形成相互促進的螺旋上升關係,不斷累積兩岸的互信,從而讓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發展獲得鞏固和深化。

  第三,蘇進強建議,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可以從“非戰爭性軍事行動”(Military Operation Other Than War;MOOTW)的“人道主義救援、協助難民返鄉、協助維護治安、貿易禁運”等議題出發。
 
  蘇進強指出,從過去聯合國所推動的維持和平的案例中,可以看出“建造和平”主要呈現在“停戰、自治和人道主義救援”等三項,這裡面尤以“停戰”被視為是“建造和平”最重要的前提。因此,軍事互信機制的建構,乃以“停戰”或“非戰爭性軍事行動”(Military Operation Other Than War) 的人道立場為起點,相信更容易。在此議題上建立共識。

  再者,蘇進強建議,由NGO參與規劃兩岸軍事互信機制。

  蘇進強說,綜合考慮兩岸關係發展現實狀況,仍然要在政治互信的基礎上求同存異、良性互動、相向而行,吾人主張在解決政治分歧問題時要更發揮耐心,先易後難、循序漸進,在目前兩岸雙方正式的政治會談時機還未成熟的情況下,兩岸當局應鼓勵民間開始對話,例如:舉辦民間性質的兩岸和平論壇,民間軍演相互參訪、兩岸智庫、學者和有代表性的人士探索解決兩岸政治關係、軍事安全、涉外事務等方面問題的途徑和辦法。而民間具有專業、公信力的學者、專家、智庫或NGO(NPO)在此議題上的辯論、共同研究,將較政府部門靈活、寬闊,一旦形成較大共識,也可藉由兩岸民間人士的機製作為未來政治互信、軍事互信具體規擘的平台,但此平台需獲兩岸政府適度的授權與信任,非取代兩岸政府的功能,與時俱進時機成熟後,型塑成為正式的互信機制,民間力量則可進而為監督、仲裁的功能性角色。

  與此同時,蘇進強指出,兩岸應以同理心、尊重、包容、欣賞、分享,共創雙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