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起童年,他印象最深的是“坐在院子裡的小書桌前學習”。他緊接著補充,“和爸爸在一起做遊戲”。但是,至於玩耍的內容,他已經記不清了。
即便是熱愛學習,範書愷也與父母“鬥爭”過。通常,讓他反抗的原因是,“說好學1個小時,可是我媽說再學10分鐘”。對於大人的這種言而無信,他會生氣地吵上一架,然後再跟傷心的母親道歉。
不過,當初父母稍顯迫切的教育被如今的範書愷視為一筆財富。“我沒有覺得,自己的人生有遺憾。玩得少一點也無所謂,小時候玩的東西也記不起來。”他辯證地看待這一切,“上學早讓我贏得了年齡優勢。”
在範書愷的父親看來,這不是“揠苗助長”,而是適合自家孩子的成長方式。這對父母已打算退出兒子成長進行曲中指揮者的位置,讓他“融入社會”。
大學班主任見過這位“表現正常”的13歲新生後,“原本的擔心消除很多”。不過,他也說:“我不認為,這麼早上學就好。至少,我不會讓我的孩子這麼走。”
如果用一個詞來總結自己13年的人生,範書愷脫口而出的是“矛盾”。他說,他常常感到“很糾結”。
比如,他想成為“人上人”,做一個社會的精英。但是,他時常感覺到“很累”。他認為,自己是一個現實主義者,不會因為“清華這麼好,就沉浸在美夢裡”。雖然他還不熟悉大學校園裡的大路小路,但是已深感“未來的就業壓力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