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1日,在日本東京自民黨總部,日本首相、自民黨總裁安倍晉三發表講話。當日,據日本廣播協會電視台21日報道,日本聯合執政的自民黨和公明黨當天在國會參議院選舉中取得壓倒性勝利,兩黨占據參議院過半數議席,從而終結了朝野政黨分控衆參兩院的“扭曲國會”局面。 |
中評社香港7月24日電/《日本新華僑報》7月24日載文《參院選戰後 中日關係仍難緩和》,摘要如下:
日本參議院選戰已偃旗息鼓。自民黨全面勝出,首相安倍晉三獲得了“近十年來未曾賦予日本領導人的權限”。此前有分析認為,安倍在對華方面顯示出“強硬的民族主義者”的姿態,主要是為了迎合選民的民族主義情緒。選戰後,安倍將致力於改善中日關係。確實,7月22日,安倍即在記者會上呼籲舉行中日首腦及外長會談,稱“中日關係是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應相互合作共同克服困難。”
對於安倍的這一表態,當如何評價?中日關係能否緩和呢?
安倍政權蓄勢待發之際,中方即明確提出,“有三個問題日本必須嚴肅對待”:一是參拜靖國神社問題;二是釣魚島問題;三是和平憲法問題。筆者認為,這三個問題既然是中國的“重大關切”,考察安倍的相應表現,當然應成為考量中日關係能否緩和的指標。
就釣魚島問題而言,6月28日,安倍在媒體組織的黨首討論會上表示:“我們一直對中方強調,附帶條件的做法是錯誤的。”30日,安倍又在自民黨總部向媒體表示,“互相之間不應該為見還是不見設定條件。”毋庸贅言,安倍認為不應“附帶條件”、“設定條件”,本身就是“條件”,即否定釣魚島主權歸屬存在爭議,中國必須承認釣魚島屬於日本。這不僅是顯然的悖論,而且事關中國核心利益,中方不可能退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