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台灣工商時報:難得而易失者,時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22 10:49:27  


  中評社台北7月22日電/1996年台灣“行政院”成立“提升國家競爭力行動小組”,從總體經濟、國際化、財政金融、基礎建設等七個面向訂出工作計劃,並分別列舉具體目標及策略。檢視這些目標及策略,與如今政府推動的法規鬆綁、黃金十年、自由經濟示範區等方案竟如此神似。回顧過去十餘年來政府推出的經濟政策方案,對照如今台灣面臨的經濟困境,令人不勝唏噓。

  台灣工商時報今天社論說,這份“行政院”17年前制定的工作計劃,琳瑯滿目,且舉其中幾項來看看。針對貿易自由化,政院要求相關部會簡化進口規定,解除不必要的限制;針對投資,則明訂排除投資障礙,解決工業用地取得與環保抗爭問題以提高投資意願;至於吸引外籍人才及外資方面,也提出修法放寬聘僱國外技術人員來台的限制、並就外資來台的法規進行鬆綁。

  這份計劃也涵概提升國家產品形象的策略、研訂提高生產力的辦法,而為避免陷入財政危機,計劃也要求主計處落實零基預算精神,以2001年做為預算平衡年。綜合這些努力,估計台灣每人GNP在2000年可提升至19,026美元。

  當年“行政院”推動這些計劃時,台灣的經濟還算不錯,每人GNP已達1.3萬美元,出口總額近1,200億美元,所吸引的外商投資金額(FDI)為19億美元。韓國同年的每人GNP為1.1萬美元、出口總額1,300億美元、所吸引的外商投資金額約20億美元,台韓情勢在伯仲之間。

  隨後,亞洲金融風暴舖天蓋地而來,亞洲各國哀鴻遍野,韓國經濟重創,台灣則是雞鳴不已於風雨,為舉世稱道。但很快的,韓國就走出風暴,重新出發,迎頭趕上,而台灣政府則繼續專注於研提各式經建藍圖、行動計劃、發展方案。2000年政黨輪替,民進黨執政,這一年年底“行政院”通過“全球運籌發展計劃”,繼續推動法規鬆綁以協助企業取得用地、改善貨物通關效率、加強人才培訓等等。2004年底再提出“服務業發展綱領及行動方案”,內容包括人才培訓、法規鬆綁、投資獎勵、統合相關部會功能等八大策略,並提出13項服務業旗艦計劃,希望到2008年服務業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口的60%,服務業產值占GDP達71.4%。

  2006年底“行政院”又通過“第一階段三年衝刺計劃”,洋洋灑灑訂出產業、金融、人力、公共建設及社福等五大套案,所採取的策略依舊是協助廠商排除投資障礙、提供充裕勞動力、提升環評等行政審查效率、延攬國際專業人才。希望讓台灣在2009年每人GNP達到2萬美元,失業率在4%以下,經濟成長率平均維持5%。

  從1996年政院端出提升國家競爭力工作計劃,直到2006年的三年衝刺計劃,儘管方案名稱不同,但內容則大同小異。然而台灣努力了十年,到2007年台灣的平均每人GNP仍僅1.7萬美元,而韓國已達2.1萬美元;台灣的出口2,466億美元,已遠遠落後於韓國的3,715億美元。

  2008年政黨第二次輪替,又換回國民黨執政,“行政院”馬上成立法規鬆綁小組,預計鬆綁兩岸、金融及租稅227項法規。2011年又提出“黃金十年國家願景”,這項計劃擬定了八大願景,31項施政主軸,以創新、開放及調節構作為主要策略,其中的重點之一就是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

  目前如火如荼推動的“自由經濟示範區”,重點依舊在於鬆綁物流、人流、金流等限制,以打造便利經商的環境。依“經建會”規劃未來在區內將放寬外國專業人士來台、簡化土地變更審議程序、提供單一窗口、提升貨品通關的行政效率等,藉由自由開放,吸引投資,接軌國際,為台灣下一階段的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回顧十多年來的這些方案,不禁令人搖頭歎息,別人早已往前,而我們還在不斷地做規劃,而這些計劃早已趕不上大環境的變化了。

  從1996年“行政院”提出提升國家競爭力工作計劃到如今,台灣已走過17個年頭,不論藍綠政府,不斷提出“名稱響亮,內容陳舊”的方案。改善通關效率講了十多年,何以迄今仍是個問題?環評審查效率不彰、土地變更曠日費時,這哪是新鮮事,何以次次列入行動計劃卻未能改善?至於單一窗口,不是各部會皆有設置,何以外商經常不知窗口在哪裡? 

  顯然不是方案提的太少,而是政府的執行力太差,若不提升執行力,任憑提多少行動方案,皆屬無用。17年來我們與韓國由並駕齊驅而至遠遠落後,台灣如今出口規模已落至韓國的五成四,台灣的薪資年年停滯,更難與韓國相比。2001~2011年台灣非農部門的薪資成長8.8%,反觀韓國已成長62.3%,即使以扣除通膨後的實質薪資,我依然遠遠不如韓國。

  明末學者錢謙益歷經時代巨變,對時局的體會極深,他曾嘆道:“難得而易失者,時也;計定而集事者,局也。”再好的策略若不能把握時機,終將一事無成,台灣17年來不是沒有提出好的策略,而是未能好好掌握時機,而無法掌握時機泰半是政治內耗所致。舉國朝野如果依然不覺醒,成天爭吵不休,台灣經濟想回到昔日榮景,只怕是比登天還難。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