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時:衝競爭力 結構性改革已無可避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6-05 10:58:24  


  中評社台北6月5日電/瑞士洛桑管理學院日前公布涉及六十個經濟體的二○一三年全球競爭力排名,台灣由去年的第七名降至十一名,雖然香港、新加坡也分別降至第三名和第五名,韓國則維持不變(廿二名),但台灣競爭力下降確實引起民眾的緊張和重視。台灣競爭力衰退是什麼因素造成,以及背後反映經濟的危機為何,都是值得警惕和探究的問題。 

  中國時報今天社論說,先看正面的部分,台灣競爭力表現較佳的是“國際投資”、“財政”和“國際貿易”,顯示政府一年來在吸引外資(包括台商回流)、改善財政,以及鬆綁貿易障礙與洽簽自由貿易協定的表現有了成果,值得欣慰。 

  但是,“整體經濟”表現退到十六名,應是國際經濟復甦緩慢,使台灣出口受創,這部分比較難以操之在我。島內經濟及就業都後退到第廿四名,主要是內需不足,而使企業雇用人力保守,調薪幅度微小。“政府效能”整體從第五名降到第八名,應和長期以來朝野對立,部會協調不足,立法效率不佳等原因有關。基礎建設及健康及環境等指標也都退步,顯示科學基礎建設的投資不足及產業合作有待加強。 

  比較特別的是,台灣一向引以為傲的“企業效能”則從第四驟降到第十,產能及效率也衰退到第廿名。這是非常值得重視關注的警訊,代表台灣的產業升級轉型速度太慢,包括無法擺脫代工、製造為主的模式,淪入利潤微薄,無法提升附加價值,只知壓低成本的惡性循環;缺乏品牌通路,軟體競爭力差,服務業占比大卻規模縮小,產業不均衡發展(例如不動產業在貨幣寬鬆、利率偏低的情勢下吸引資金競相投入而一枝獨秀),以及太過依賴政府的許多租稅減免和金融優惠和油水電低價補貼等措施這些結構性的困境和問題。 

  換言之,台灣這次競爭力下降,主要是政府部門表現略有進步,但民間部門表現欠佳所致。接下來要問的是,政府該如何協助民間部門改進,以提升競爭力,這可以從競爭力提升的國家找到一些答案。 

  重登榜首的美國,主要是由於金融業好轉,大量技術創新和成功企業,因而失業率下降,房市逐漸回穩;中國大陸進步則和騰籠換鳥政策(揚棄低階製造,轉為高科技、高值發展;出口導向轉出口、內需並重)促使產業轉型升級,經濟持穩有關;日本則主要是安倍經濟學對經濟活力產生了初步影響。歐元區的瑞士(第二)、瑞典(第四)和德國(第九)維持競爭力不墜,是靠出口導向型的製造業、多元化經濟體制、中小企業強大與遵守財政紀律。難怪洛桑競爭力中心負責人表示:“結構性改革已經不可避免,發展仍應是獲得競爭力的前提”,“競爭力的黃金定律其實簡單:重視生產、多元化、出口、基礎設施投資、教育、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加強財政紀律,以及最重要的事情─維持社會凝聚力。” 

  由此可見,政府行政部門大開大闔的政策,有魄力的改革,以及“立法院”朝野政黨以民生經濟優先的共識,打破現在對立的僵局,打破防弊重於興利的心態,加速法規鬆綁的立法進度,全力發展經濟是建立民眾信心,維持社會凝聚力的第一步。 

  其次,民間更要提高生產力和附加價值,加速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的速度,從過去的電子科技產業一枝獨秀到現在的不動產業吸引龐大資金投資,此種偏頗失衡的狀態都要突破,走向多元化的產業均衡發展才是正途。如何將資金導向到中小企業、生產事業、研究發展和基礎建設,以及以創造就業為主要內涵的獎勵政策,和改善產業需要的技術人才的教育體制等等,也都是提升產業效能的必備條件。 

  企業界也應調整“景氣低迷時吝於調升薪資”的心態。要知道,低薪無法吸引人才,更無法留住人才;反過來說,調高薪資,不但可以提高員工士氣,更使員工更願投入,發揮潛力而提升生產力,進而使得企業主受惠。金融優惠政策應轉至品牌、通路及製造、服務並重的資源投入,鼓勵加強產學合作,對廠商的競爭力將有重大的激勵效果。 

  總之,希望政府和民間引以為戒,一起努力,讓明年台灣的競爭力不但提升,經濟也走出沉悶的陰霾!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