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經濟學院院長陳憲認為,消費與投資並不是簡單此消彼長的關係,投資增加未必一定帶來內需增加。“投資要解決投資主體的問題,即減少政府投資,增強民間投資;消費要解決消費的問題,即收入、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
“中國儲蓄率一般占到50%左右,原因與社會保障、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的提供有關,這麼多年來消費變化不大跟這些方面變化不大有關係。”陳憲說。
“擴大內需”年年提
2006年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正確處理好投資和消費、內需和外需的關係,最根本的是擴大國內消費需求。其中,更為醒目地提到一要“堅持以增加居民消費尤其是農民消費為重點”,二是“注意加強對房地產市場的合理引導和有效調控”。
1998年也是中國住房制度上劃時代的一年,從此結束福利分房,引入市場機制,對房地產的片面扶持導致房價攀高。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發布的《中國房地產發展狀況與發展趨勢預測分析》認為,房地產會擠占居民其他消費支出。根據我國居民邊際消費傾向,每期還款金額都將擠占70%的相應消費支出。
而國家對於擴大內需的重視度仍在年年加碼。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的背景下,“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十措施”出台,包括保障安居工程建設、農村基礎建設、醫療和文化等公共事業領域的投資等。
緊跟的4萬億投資中,保障性安居工程、農村民生工程和社會事業投資占44%。拉動消費尤其居民消費是一攬子擴大內需計劃的戰略重點。2008年四季度以來,國家實施家電下鄉、汽車下鄉、家電汽車以舊換新、汽車購置稅減半等一系列促進消費的措施。2009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0%,達到1986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2010年,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上通過的“十二五”(2011年~2015年)規劃建議將擴大內需立為中國未來五年發展的第一要務,擴大消費需求為擴大內需的戰略重點。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經濟學家厲以寧在2012年某次論壇上發言稱,以投資拉動為主轉變為民間消費為主的經濟增長模式,其中必須有一個過渡。如果突然從投資拉動變成了民間消費拉動,消費力量不夠,中國經濟可能會降到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