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爭議漢字繁簡,不如關注文明傳承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19 10:00:10  


  中評社香港7月19日電/香港知名演員黃秋生近日在微博中“發聲”。他用繁體字在微博中寫道:“在中國寫中文正體字居然過半人看不懂,唉,華夏文明在大陸已死。”此言一出,引發網友熱議。知名學者、河南大學教授王立群不認同黃秋生的說法,“黃秋生的謬論已經被吐槽,再談是抬舉他”。(《東方今報》7月17日)

  簡體字利於傳播,繁體字寓意美觀,漢字的繁簡之爭由來已久,黃秋生的言論不過是為這種各執一詞的爭論添了一把柴。不過,透過黃秋生借字生情的微博言論,其以偏概全的邏輯硬傷顯而易見。

  一是將繁體字視為正體字“正統論”。所謂“正體字”,應該是指“人類在特定時代及範圍內使用的符合標準或規範的文字”,而從甲骨文、金文變為篆書,再變為隸書、楷書的漢字沿革,從繁到簡才是漢字發展演變的總趨勢。即使在秦始皇統一文字之後,漢字也並沒有停止“變化”的腳步。以現行繁體字作為漢字“正統”不過是一個自以為是的偽命題。

  二是將删繁就簡視為文明失傳的“死亡論”。華夏文明是一個涵義博大精深、內容豐富多彩的文化概念,也是一個與時俱進、繼承發展的動態過程,豈止一個民族文字就能涵蓋。將字形簡化解讀為文明簡略甚至引申為傳統“死亡”,無疑是無厘頭的杞人憂天。更何況,正是1956年的繁體字簡化,方便了百姓的識字寫字,這不僅無損華夏文明的傳承,更對國人文盲群體的縮小功不可沒。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