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專論:七七抗戰 祖國認同與中國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08 00:52:06  


   
  惟日據時期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先後所發生的“非武裝抗日運動”與“皇民化運動”,其本質是一長期國族認同的意識形態戰爭。因此,即使台灣光復日本殖民政府解體,但五十年的日本殖民統治不可能不留下痕跡,日據末期皇民化的思想改造運動,就形塑了一個皇民世代的歷史記憶,並產生深遠影響的“隔代影響”。例如大正末年(1925)前後出生的台灣小孩,幼時歷經日本戰時國力鼎盛的時代(在日人嚴格思想控制與新聞管制下接受正規初高中教育,且因年幼未能強烈感受“皇民恐怖”),中壯年時則是歷經國府遷台後的白色恐怖時代,他們將其所生活經歷的皇民時代,與此一“日中興衰”的時代連結,深受衝擊,形成個人局部理解,衍生對歷史的多所誤解。這些大正末年皇民教化世代,光復時僅年約二十歲上下,無力對1950年代台灣政經有所影響,但1980、90年代時不乏事業有成,於政經文教領域發揮絕大影響,如李登輝、許文龍、…等。此一因皇民教化“隔代影響”所形成的偏頗歷史認知,甚至內化成“日本殖民統治肯定論”。

  此外,戰後由於眾所周知的諸多原因,台獨勢力成形,台獨分離主義建構其台獨史觀的核心論述之一就是前述的“日本殖民統治肯定論”,其結果是切斷兩岸的歷史連結。因此,在台獨論述的教化下,不乏學者認為在日據末期戰爭情勢更加白熱化的階段,於面對外力的威脅,一舉瓦解了長期存在台灣社會中日不同民族間之血緣、文化隔閡的心結,日台間構成命運共同體。但是,本省學者陳翠蓮博士反思,如果上述說法成立,“那麼,日本戰敗時台灣人為何不是與日人同悲,卻有相當多的人感到興奮激動,慶幸能夠脫離日本殖民壓迫”。

  這就是典型的古人有云“欲亡其國,先亡其史”。近一二十年來,台灣分離主義者執政,經由教育行政等全方位體系推動“親日殖民史觀”,除蓄意淡化抹煞台灣先賢用鮮血和生命譜寫的壯麗抗日史實,並建構“日本殖民統治肯定論”。無可諱言,從微觀的技術層面來說,日本據台正逢人類工業革命後的近代建設時期,故其局部有成,但其本質是殘酷掠奪與壓榨。從宏觀的歷史高度俯視,日據時期日人在台是以近代國家機器,從初期的血腥誅殺,及中後期經由法律、警政、行政、金融、新聞管制與軍憲威懾等公權力,結合引進的巨額資本與先進技術,構成嚴密的殖民地剝削體系,強奪豪取壓榨台灣,為殖民母國日本攫取天大利益。在教育方面,日本人更是在小學、中學、高中與大學各階段,均實行二元化的極端歧視政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