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進入調整期 未到轉折點”--未來三年民進黨大陸政策走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14 00:49:58  


謝長廷對推動兩岸關係發展有強烈的政治抱負
 
  4、民進黨以組織名義向“憲法”靠攏的時機可能出現在,一是大陸政策大辯論時(如果大辯論舉辦的話),以決議文的形式出現;二是2016年大選競爭激烈,民進黨遭受輿論的強烈質疑因而急需打穩定牌時;三是大選之後,民進黨若獲勝,會試圖利用“憲法”搭建民共對話渠道,但若再次因頑固堅持“台獨”而敗選,在激烈檢討大陸政策的聲浪中,向“憲法”靠攏無疑會成為一個“優勢”明顯的選項。

  二、在2016年大選民進黨候選人正式確定之前,民進黨內部主要派系之間的明爭暗鬥會持續升溫,冠以各種名稱的大陸政策主張會爭相出現,可謂“兄弟登山各自努力”。但在提名人確定之後,尤其在黨的競選綱領確定和公佈之後,各派系又會為民進黨重新執政而“兄弟齊心”地“團結”在一起。

  “兩虎相爭”是今後一個時期民進黨內部權力生態的主要特徵。蘇貞昌謀求“總統”大位的意圖明確而堅定,身為黨主席也擁有一定組織優勢。蔡英文則“持續讓自己成為一個選項”,一直保持較高人氣,是蘇貞昌的最大競爭對手。其他派系與二人有著複雜微妙的競合關係。民進黨內部權力格局對其大陸政策未來動向具有重要影響。

  (一)蘇貞昌

  對已66歲“高齡”的蘇貞昌而言,2016年大選將是政治生命中的最後一搏,他定會全力以赴,但在大陸政策問題上,自就任黨主席以來,聲稱“不必標新立異”,(2)“衝衝衝”變成了“拖拖拖”,除了恢復“中國事務部”、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確實沒有展現什麼新氣象。正如不少評論指出的那樣,蘇的指導思想很明確,為防止黨內反彈從而衝擊主席連任,不急於在爭議較大的大陸政策上有新動作。

  與對手相比,蘇的優勢在於,高居主席之位,對黨機器有較強控制力和利用上的便利,掌握著確定議題程的權力,而且曝光率、“能見度”高,可謂“近水樓台先得月”。但蘇的劣勢也較明顯:作為主席,需要兼顧平衡各派系利益,因而所提主張往往缺乏銳氣;曾長期擔任行政職務,戰略素養不高,把好牌用壞的可能性很大;“人緣”不理想,與黨內部分要角心結較重。

  未來動向:

  1、確保2014年連任黨主席,是蘇貞昌實現“總統夢”的關鍵。蘇貞昌人馬會積極運作將黨主席選舉推遲至“七合一”選舉後。“七合一”選舉的結果將對黨主席選舉產生決定性影響。若民進黨沒有在選舉中取得預期成績,蘇貞昌很可能因任期內政績乏善可陳而失去連任機會,從而大幅增加了問鼎“總統”大位的難度。隨著“七合一”選舉的日益臨近、選舉議題的日益發酵,黨內各派系圍繞競選主軸、候選人提名等問題,必然展開新一輪的激烈博弈。作為黨主席,蘇貞昌會把贏得選舉作為優先工作方向,對於不會在“地方選舉”中成為重大議題的兩岸政策問題,顯然不會“興師動眾”地處理。不得不表態時,將主要重複《台灣前途決議文》的基調。

  2、即便黨主席選舉被推遲至“七合一”選舉之後,從現在到“七合一”選舉結果出爐,也有長達一年半的時間。在這期間,面對黨內分歧及輿論壓力,作為一黨之長的蘇貞昌如果繼續像現在這樣重複“原則不變、方法要靈活”的陳詞濫調,難免遭受“失職”的批評,因此必須選擇自己認為恰當的時機展現一些“新氣象”。這是應對輿論壓力的現實需要。今年4月,民進黨人士稱,民進黨智庫願意與大陸智庫對話,並刻意強調“主席蘇貞昌也知道這個訊息”,便是這種心態的直接反映。尤其在“七合一”選舉後,蘇貞昌如果連任,勢必投入較大精力思考自己的大陸政策主張問題,整合意見、明確方向、重樹形象。至於具體的政策內容,在繼續重複推銷“台灣共識”、“生存是王道,民主是基石”等老概念或推出類似概念的同時,會選擇往“憲法”“靠攏”。而且從公開的信息不難推斷,其智囊團隊一直在觀察評估,遲早會推出預案。

  3、在處理派系關係方面,蘇貞昌將首先竭力爭取新潮流系的支持,在人事佈局、政策論述上吸收新潮流的意見。事實上,目前蘇提到最多的所謂“原則不變、方法要靈活”,正是來自新潮流代表人物林濁水;5月公佈的“中國事務委員會”委員名單,新系人馬佔了一半。其次,穩住基本教義派,不時公開或私下地向基本教義派“交心”,向其證明自己是踐行“台獨”理念的最佳人選。第三,對於謝系,在與其關係還沒達到劍拔弩張、一決雌雄的時候,會對謝系的探索表示尊重,不會貿然把話說死、把路堵死。

  (二)蔡英文

  蔡英文儘管身居民進黨核心決策層之外,但在黨內外仍有較大號召力,而且時常表露將再次披掛上陣的企圖心,是蘇貞昌“總統”之路的最大對手。

  蔡英文的優勢在於,她是目前黨內唯一可以與蘇貞昌一決高下的人,她不出馬,蘇便“一枝獨秀”,因而被黨內反蘇力量視為一面旗幟,不乏力挺者;擔任黨主席期間,與新潮流、基本教義派等有過合作,與謝系關係也不錯;本身形象較好,又經過幾次選舉歷練,社會支持度不小。

  未來動向:

  1、將重點放在所謂“公民運動”上,通過持續就特定問題提出理念、發表意見,增加社會能見度,維持自己代表“弱勢群體”的“中間偏左”形象。

  2、持續關注兩岸關係,一是繼續“揭露”和批判國共兩黨對“台灣主權”的傷害。二是論述上,在“延續前朝政策”話語的基礎上,下一步可能繼續往“前”移動,出於爭取謝系支持的需要而吸收“憲法各表”元素。

  3、繼續維持“跨派系”的形象,不公開參與黨內權力結構中的縱橫捭闔,在正式表態參與競爭之前,對黨內紛爭不做評論,但值得關注的是,面對蘇貞昌勢力,蔡和謝客觀上有合作空間,二人如何在權力鬥爭和兩岸論述上相互配合,值得關注。

  (三)謝長廷

  謝長廷本人已經不可能作為黨的提名人角逐“總統”大位,但他對推動兩岸關係發展有強烈的政治抱負,對維繫子弟兵的生存發展有強烈的責任感,未來仍將是一位活躍人物,影響力不容小覷。

  謝長廷的優勢在於,他具有較好的戰略眼光和政治智慧,提出利用“憲法”打開民共關係的僵局,展現了難得的務實理性,並且已經取得一定進展。關於兩岸關係的言行儘管在黨內遭遇巨大阻力,但在台灣社會輿論、大陸方面反應比較正面。謝長廷的劣勢在於,與黨內以新潮流為代表的反對“憲法各表”的勢力相比,謝系在民進黨內部的影響力有所下降。在最敏感的兩岸政治關係問題上,如何尋找和擴大“同盟軍”,是一個極大的政治難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