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愛暴力》 一本書道出“李天一事件”之本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03 09:38:20  


  中評社香港7月3日電/大家可能聽說過暴力、冷暴力,對“愛暴力”還不是很熟悉。愛怎麼就成為暴力了呢?這在常人眼里是不太容易理解的,甚至有人身在其中也毫無覺察。舉一個最明顯的例子,李雙江之子李天一,可以說就是一位“愛暴力”受害者。
 
  從以往的很多採訪中我們可以看到,李天一的父母完全按照自己的心願為孩子謀劃未來,三歲學鋼琴;五時學聲樂;七歲學禮儀;很小就開始出席什麼樣的場合、參加什麼樣的演出……在外人眼中,這樣的父母才是好父母,犧牲自己的時間,用全部的愛為孩子打算。可實際上,孩子如同一塊“橡皮泥”,一出生就被一個設計好的“模具”套牢,只能按照模具生長。但人並不是一塊橡皮泥,他有血有肉、有需求、有情感,這樣的幼年、童年時光,這樣的生活安排,絕不是一個孩子所需要的。在 “捆綁”、“束縛”中長大,像久困蠶殼里的蠶蛹,他會時時刻刻感受到窒息,像被牽著線的木偶,經常體驗不到自己的存在。一旦他成長到感覺自己有力量的時候,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掙扎反抗,即所謂的“不聽話”。而絕不是享受和珍惜現在的“榮譽和光環”,更非感謝父母,因為這些成就只屬於他的父母,他以淪為被用來實現成就的工具了。
 
  無法體現自我價值的孩子會尋找各種方式完成自我掙脫、自我救贖。有些孩子不幸選擇了最原始,最低級的方式——傷害他人,來報復父母,來證明自己可以逃脫父母的控制。也可以說是以暴還暴。對象可能是自己的父母,也可能殃及無辜。
 
  雖然他的行為對社會、對他人造成了傷害,但這傷害是在父母撫育孩子之初就已經埋下了。這就是愛暴力最典型的例子。
 
  愛,同樣可能成為一種暴力。而且恰恰因為這“愛”看起來那麼真摯,那麼偉大,反而最令子女無力承擔又無力反抗,終至吞噬子女的一生。這不是聳人聽聞,在看到太多太多因愛成災的事例之後,著名情感心理專家柏燕誼意識到問題的尖銳和普遍。出版了《愛暴力》一書。用真實、沉痛的案例來揭開親情最隱秘的傷疤。因為只有直面家庭帶來的傷痛,才能療愈內心,挽救親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