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兒童文學引爭議揭露“性”教育缺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6-17 15:03:47  


  作者:熊英英(廣西 學生)  

  6月14日上午,一網友在新浪微博上,發布了一條消息。在這條後來引發廣泛關注的微博中,該網友寫道:“這竟然是兒童文學?!”,並在文字後附了一張照片,照片為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黃蓓佳的兒童文學小說《我飛了》的部分片段,裡面有50餘字的關於兒童生殖器的描寫。(《成都商報》6月15日)
  
  該微博一經發布,立即在網上引起熱議。有部分網友認為這種描述太“露骨”,不應該出現在兒童文學中,甚至有人稱其這本小說為“兒童毒物”。
  
  據了解,這本小說的主要內容是講兩個小男孩之間純真的友誼,而且結合上下文內容可以看出,這段描述出現的情景是主人公杜小亞被單明明問到底是男孩女孩,然後杜小亞就把褲子脫下來給他看。因此網友貼出的這段文字是小說中一段非常普通同時也是很有必要的描寫。然而一些網友卻斷章取義,僅憑這一段話就把小說定性為“兒童毒物”,完全沒有道理。正如報道中一位兒童文學家所說,文章中描寫的不是性行為,也不是偷窺等不良行為,只是對性器官的客觀描寫。而且該描述是運用文學的方式,也並不存在“尺度太大”的問題。
  
  這樣一段文字之所以會引發網友熱烈討論,原因在於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對於“性”一直諱莫如深,有關兒童性教育問題的爭議始終存在。一些家長在認識上存在誤區,認為性教育越早,孩子的性行為就越早,因此都盡量避免過早地跟孩子談“性”。
  
  同時,中國兒童性教育也一直存在缺失。學校性教育起步晚,沒有形成系統的內容體系,老師、家長恥於談“性”。初中生物課有關人類生殖系統的章節內容,很多老師都隨意跳過。一些學校雖然開設了生理教育培訓課程,但多數也都是讓學生自學。而且生理教育並不能等同於性教育。性教育不僅包括生理知識,還應該包括性健康教育、性法律教育、性道德教育等與性有關的內容。因此嚴格意義上來說,中國並沒有真正的性教育。這也就導致很多青少年性知識的嚴重缺乏,一些孩子從老師家長那兒得不到答案,轉而通過色情網站、書籍尋求知識,而這嚴重影響了他們的身心健康。所以筆者認為,開展兒童性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孩子有了解生理學知識、性知識的權利。越早學習相關知識,在遭遇到性騷擾、性侵害時就越能夠樹立起自我保護的意識。
  
  因此作家黃蓓佳書中的這段描寫不僅沒有問題,反而為我國兒童性教育提供了值得借鑒的新方式,即通過文學作品或者漫畫的形式將一些簡單的生理知識傳遞孩子。這一方面能減少家長、老師直接講“性”的尷尬;另一方面,也讓孩子在閱讀中既獲得趣味也學到了知識。這何嘗不是一種普及性教育的好方法呢?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