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黃金十年終結 煤企如何撥雲見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6-13 11:16:20  


 
 求解

  事實上,各地政府已經相繼出台政策救市——所謂的“煤電互保”。

  據上述人士透露,河南省首先出台了相關政策。其“煤電互保”獎勵電量政策規定,實行發電機組採購本省電煤量與發電量掛鈎制度。根據發電單位年度基礎電量占全省比例平均分攤確定基數。超基數採購1萬噸省內原煤獎勵1000萬千瓦時基礎電量,少採購1萬噸省內原煤扣罰1200萬千瓦時基礎電量。

  該業內人士算了這樣一筆賬,河南省主要煤炭企業坑口價格在5000大卡煤炭,價格是0.11元/大卡,如果加上運費,每噸高於市場價60-80元。

  既便如此,電廠也必須執行。

  除了河南省,在產煤大省山東,煤礦企業受到的衝擊更大。由於地質結構複雜,煤層埋藏較深、人員負擔重等原因,山東地區煤炭開採成本偏高。為了促進煤炭當地消化,在山東,甚至出現了停裝外地煤炭入魯的現象。另一產煤大省山西,由於煤炭輸入近鄰遭遇挫折,也在醞釀保護本地企業的相關政策。

  5月25日,晉能有限責任公司在太原成立。這是在原山西煤炭運銷集團有限公司與山西國際電力集團有限公司的基礎上合併重組的以煤炭生產、電力、貿易物流、新能源、燃氣等產業為一體的現代綜合能源集團。

  雖然這被視為山西煤電一體化發展進程中的一大壯舉,然而其中“煤電互保”的趨勢也不言自明。

  除了政府出手,企業也在自我拯救。

  在今年舉行的中國煤炭大會上,同煤集團董事長張有喜表示:“‘十二五’期間,我們以煤電一體化為核心戰略,通過建設坑口電廠和兼並重組電廠,確保電力裝機達到1500萬千瓦以上,就地轉化煤炭7000萬至1億噸,一半左右的煤炭產量,就地加工轉化,將煤炭產業的優勢,延伸為煤電產業鏈的優勢,進一步增強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

  過去幾年間,受到煤炭“暴利”的驅動,煤炭企業擲下重金買入資源,特別是在一些地區,必須投入巨額的煤化工項目才能斬獲資源。一些大型企業在以煤炭為基礎,進行了多方探索,比如焦煤企業入股鋼廠、煤炭企業收購電廠、進軍物流行業等。

  造成的結果是,一些企業在多元化擴張的過程中,還未收獲新項目帶來的豐厚利潤,卻把大量的現金流捆綁其中。

  “這幾年買入資源成本較高,還未見到效益就遇到煤價大幅下跌,我們在建年產一千多萬噸的兩個煤礦不得不停工。”上述內蒙古一家民營煤炭企業高管如是說。

  這也就意味著,並非單純的煤礦板塊業務利潤壓低,多投入引發的高額融資成本、現金流的緊缺無疑是雪上加霜。

  焦頭爛額的煤炭企業老板們不但正在進行自我救贖,他們也在尋求政策庇護,這一次他們的“眼中釘”是進口煤。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