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佔中”是場秀 戴耀廷或攜英美支持入立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6-05 13:41:39  


 
  成為美英新政治附庸
 
  像眾多輿論所指出的那樣,“佔中”無異於一場“茉莉花革命”,這種戰略能否獲得成功,關鍵在具體執行的人。但反對派山頭林立、勢力嚴重分散,如果按過去二十年的“傳統手段”,主要依靠這批舊人、舊手段,則這場關乎美英能否重新主導香港事務的重大政治運動,很有可能遭遇市民的強烈反對而提早夭折。因此,美國人必須採取非常手段,起用非常人物。
 
  實際上,如果查閱過去的新聞資料,可以十分容易地透過香港一些反對派的專訪、專欄文章,找到美國人推行“佔領中環”戰略的脈絡。例如,早在2010年中,戴耀廷就在一篇文章中,詳細地提出“佔領中環”策略,包括為何選擇中環、為何需要一萬人佔領、評估會產生何種政治效應等等,以試探公眾反應。而包括公民黨一些所謂的大狀、專業人士的專欄中,也屢屢透露,在2017年普選之前,反對派需要採取新的手段,而這種手段包括“癱瘓”、“圍堵”的激進方式。其試水溫意圖極其明顯。
 
  最終,美國人在戴耀廷與公民黨眾人中,選擇了前者。戴氏的確擁有其他反對派所不具備的優勢,包括學者的身份、理性平和的形象、對香港政治的熟悉、與英美有著長期的交往,而且還曾是李柱銘的議員助理,但最為關鍵一點是,戴耀廷擁有個人的政治野心。事實上,同時擁有學者、理性優勢的絕不僅戴氏一人,但其他政治學者要麼潔身自好,要麼不想趟這池渾水,不甘被外國勢力利用,隻有戴氏態度積極甘願俯首應命。
 
  意在換取參選獲支持
 
  戴耀廷擁有政治野心,在香港政壇早已是公開的秘密。道理很簡單,如果戴氏是一名真正學者的話,他會將主要精力放於學術研究之上,但相反的是,自2005年開始,戴氏更多精力放於政治。不僅同時在數家媒體上擁有政治專欄,月旦人物、品評政事,更意圖通過長期的文宣攻勢之力,將自己塑造成一名“有良知的學者”形象。再加上他頻繁地與美英領館人員交往,間接地發放美英勢力的政治見解,早令本地學術界側目。
 
  此番戴耀廷大力鼓吹“佔領中環”,更不惜破壞他過去所堅持的和平理性形象、損害香港法治根基,其目的已是昭然若揭。當然,戴先生必定不會承認,自己深受美英政治人物的影響;也不會認同,自己的所做所為實際上是為美國“重返亞太”打前路。他必定會強調自己完全是希望推動香港民主進程、為實現普選而努力。但從戴耀廷的“突然”轉變,以及他為“佔領中環”所採取的極端行為中,實際上已將他的真正目的暴露。他甘願成為美國人的一枚棋子,原因或許在於美國給了他政治許諾,如果他能按意思推動“佔中”,則未來的立法會選舉,必將為他留下重要位置。
 
  再過幾天,所謂的第一個“商討日”將正式開展,這標誌“佔領中環”正式進入操作期。不論這個有名無實的“商討日”結果如何,都不可能影響最終“佔中”的如期推行。但如果撕下偽學術外衣,以及除卻那些“高尚”的政治口號,公眾可以看到的是,美英勢力的強力支持,以及戴耀廷權力慾下的個人野心。
 
  (來源:大公報;作者駱晉 為資深評論員)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