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美國公款消費為何錙銖必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22 11:44:22  


 
  這些數字當然都是人定的,是不是每個數字都完全科學呢?也未必,比如一頓49美元的飯就一定比51美元的更乾淨嗎?美元會升值貶值,為什麼20美元的禮物標準從來不變呢?但有時候制度的形式本身就是它的目的,這些數字邊界的存在,無時無刻不提醒著官員,你的支配權是有邊界的,你的一舉一動都要守規矩。而媒體和公眾也可以利用這些明確的規則去監督官員。在這個意義上,50美元還是60美元已經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邊界的存在。

  除了一目了然的數字,美國法律還會用舉例子的方式將規則進一步明確。比如《行政部門雇員道德行為準則》在第二章“外來禮物”中附了這樣一個例子:退伍軍人管理局議員的某採購人員經常和藥品製造商的代表往來,藥品代表們通常到採購員的辦公室時都給他帶來三明治和軟飲料,即使每頓午餐少於6美元,經常接受這些小禮物也是不恰當的。關於禮物價值的確定,也有例子:有人提供給雇員一張慈善活動的票,如果票面價值是250美元,即使該活動實際價值僅是20美元,那麼這張票的市場價值也應該按250美元算。細致的規定,通俗易懂的解釋,都是為了避免可能出現的擦邊球和扯皮。

  美國反腐敗中的細節控制提醒我們,不要因為怕鑽空子而不去制定規則,如果一道栅門擋不住,不妨再設一道,或者把原來的門進行修補。當栅欄越來越密,自然就能擋住大多數的不守規矩者。反腐沒有捷徑,美國即使權力制衡、媒體發達如此,對公職人員也需要全方位、精確地限制,而不能空談“陽光是最好的消毒劑”。既然權力天然趨向腐敗,反腐敗就只能時時刻刻把公職人員當“賊”來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