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國唯一核武器研製單位:一台加速器值7億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20 15:27:09  


 
  技師和院士一樣,都是項目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事實上,早在1960年代中國研製核武器的初期,科研人員和技能人員緊密配合的格局就已經在中物院形成了。

  中國工程院院士、核武器工程設計專家、研究員徐志磊記得,1960年代他在青海的核武器研製基地工作的時候,就是樓上搞研究,樓下抓生產。科研人員的設計圖紙拿到樓下就可以請高水平的技術工人做出樣品或產品來。

  這種傳統延續至今。劉瑞根說,全院7300名技能人員中,有大約1400名分散在各個研究室,他們緊緊“圍著科學家轉”,配合實驗室的理論和應用研究。

  其餘的技能人員,則分布在各個生產車間,通過中物院的分工大系統,加工、生產、定型、試驗、列裝產品。

  作為中物院的重大科研項目,流體物理研究所承擔的Z箍縮實驗平台(簡稱PTS裝置)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PTS裝置研製突破了激光觸發開關、多路同步匯流、高能量密度傳輸等關鍵技術,裝置峰值功率達到20TW、電流8.4MA,取得了國際先進水平的研究成果。

  參與項目的30多人科研團隊中,有近10名技能人員。

  從實驗室人員介紹中,既有PTS項目的發起人、已故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長丁伯南,如今項目的負責人、加速器及脈衝功率技術專家、所長鄧建軍博士,也有高級技師戴英敏的圖片和簡歷。技師和院士一樣,都是項目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更多的技能人員通過中物院的大系統,間接參與到前沿項目中。他們分布在中物院下屬的多個研究所。在這個協同大系統中,他們在另一個層次上扮演著科學家助手的角色。助理研究員計策說:“一所設計,二所診斷,六所機械加工,八所制靶,九所計算……每個環節都有技能人員的身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