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社評:推進政治對話協商是兩岸共同責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11 00:03:16  


 
  相較於大陸方面積極進取,台灣方面的大陸政策始終比較消極。去年初馬英九實現連任後,曾提出謀求個人歷史定位的口號,外界普遍認為馬英九在其第二任期內將著手開啟兩岸政治協商,推進兩岸政治問題的解決,而這也將成為馬英九實現更高歷史定位的重要指標。但隨著馬當局經濟改革不利,民調節節下滑,島內的民進黨以及島外的美日都對馬當局的兩岸政策進行了全面壓制。馬英九在兩岸政策方面不斷限縮,特別是對兩岸政治問題採取刻意回避的立場,對於兩岸民間進行政治對話也持消極態度,其提出的“先經後政”明顯轉變為“只經不政”。

  從兩岸關係發展的客觀現實來看,一方面,兩岸間存在政治分歧已有六十多年,直至今天都沒有化解;另一方面,客觀存在的政治分歧將制約兩岸關係發展的速度和水平。特別是在兩岸關係進入“深水區”後,隨著兩岸交流合作廣度和深度不斷增加,兩岸政治分歧對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將產生越來越大的制約作用。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兩岸投保協議,該協議的協商歷時兩年多,經過兩岸兩會多次磋商才最終達成,其中最主要的制約因素就是兩岸在政治體制、法律制度、司法程序等政治層面存在明顯差異。就兩岸經濟合作而言,目前ECFA已進入後續商談階段,越往後遇到的困難將會越多、越大。兩岸如果不能及早就政治層面的問題進行對話協商,必然會對兩岸關係進一步發展造成刹車效應。因此,盡早進行兩岸政治對話協商,既是兩岸關係發展客觀規律使然,也是兩岸關係進一步發展的內在要求。從這個意義上講,兩岸推進政治對話與協商,既不可回避,又要及早進行,這對兩岸關係和兩岸雙方都是有利的。

  對於兩岸政治對話協商,孫亞夫指出,兩岸政治分歧制約著兩岸關係發展,大陸方面希望解決這些問題,並為此提出了有關兩岸政治關係、軍事安全、涉外事務等方面的主張,同時深知兩岸政治分歧深刻而嚴重,其中一些問題一時不易解決,對此必須從實際出發,為解決問題逐步創造條件,尤其要著眼於在兩岸關係發展進程中積累解決問題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條件。

  孫亞夫的講話體現出實事求是的精神。一方面他明確指出兩岸政治分歧需要盡早處理和化解的客觀必要性;另一方面他也提出應從當前兩岸關係的實際出發,為解決問題鋪設道路,提出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包括要在政治互信的基礎上擱置爭議、求同存異、良性互動、相向而行,主張解決政治分歧問題時要堅持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思路,主張繼續為今後破解兩岸政治難題逐步創造條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