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蘇貞昌在邀請謝長廷入會的同時,也對謝長廷可能構成的黨內挑戰進行了評估。在“中委會”的機制下,畢竟蘇貞昌是總召集人,而且是目前的黨主席,手中掌握絕對優勢的政治資源,就算謝長廷可能構成潛在的威脅,以目前蘇貞昌的身份和實力,還是完全有能力掌控大局。正是評估利大於弊,一向謹小慎微的蘇貞昌才會最終主動邀請謝加入“中委會”。
而謝長廷這次接受蘇貞昌的邀請入會,也有個人的政治算計。其原因主要有兩大方面:一是於公來講,一方面,如果謝長廷一味回絕蘇貞昌的邀請,等於說拒不承認“中委會”,那麼謝所提出的一系列兩岸論述主張就不可能進入“中委會”的平台,等於說自己的主張沒有市場。另一方面,民進黨目前唯一的“交流派”就是謝系,而它也代表了民進黨兩岸政策論述新的發展方向和討論空間。若謝系不能進入“中委會”,則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轉型就必然缺少極為重要的新鮮血液,在整體上對民進黨未來兩岸政策轉型是不利的。
二是於私來講,謝長廷加入“中委會”對其個人未來的政治前途有利。幾起幾落,時至今日謝長廷也沒有放棄對政治的追求,特別是面對明年黨主席改選以及2016“大選”,謝長廷都有勝出的希望。而目前來看,黨內幾大重要政治人物,如蔡英文、游錫堃、陳菊等人,包括柯建銘、賴清德、邱義仁、吳乃仁都已加入“中委會”,如果謝不加入,等於說自絕於人外,有自我邊緣化的危險。而在台灣的政治生態中,邊緣化就等於政治生命的終結,顯然謝長廷不甘人後,加入“中委會”是其重整旗鼓,面向未來的重要一步。
那麼民進黨“中委會”成型後,能否真正發揮功能,能否成為民進黨轉型的契機?這裡面有幾個觀察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