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吳登盛訪華:中緬大項目的第二個春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4-13 00:23:35  


 
  然而如此看問題,或許過於片面了。

  首先應該看到,緬甸當局、尤其軍方此前並非真的有意和中緬“大項目”過不去。

  如前所述,這些項目或是緬甸政府“欽定”的重點項目,或有緬甸政府、軍方控股企業直接參與,項目利益和政、軍方利益息息相關,真的“叫停”對他們並不利。正因如此,密鬆銅礦項目實際上並未真停,中緬油氣管道項目在一片喧囂中推進迅速,真正被吳登盛政府“叫停”的,其實只有密鬆水電站一項,且也僅是“暫停”而已。

  幾十年的封閉導致緬甸經濟欠賬過多,和國際經濟的接軌難度很高,儘管兩年來緬甸當局千方百計吸引外資,但表面熱鬧的背後,是看的、喊的人多,實際“真金白銀”投入者少。在日前吳登盛訪問挪威、“緬歐回暖”呼聲最高之際,就有挪威企業高層坦率表示,許多西方商人很有興趣去緬甸實地考察一番,但用意是“在充分市場研究的基礎上,再決定這個市場是否值得認真關注和大膽投資”,畢竟儘管緬甸在近一段時間是所謂“西方世界的新寵”,但基礎設施欠賬太多,外資重返後勢必遇到很多困難,重返的速度和規模不容高估,包括緬甸腐敗嚴重,可能令外資公司損失名譽,貧富差距的增大和族群矛盾加劇也會影響投資環境。此外,緬甸百廢待興,但缺乏科學的統籌決策和有效管理,且規則看似頭頭是道,卻沒有辦法確信那些權貴和軍人會真的遵守它們。去年緬甸宣佈向外資開放電信業,各國相關企業熱鬧一時,但隨即因郵政電信部特大腐敗醜聞的曝光而黯然無光。在這種情況下,西方投資對緬甸的熱情雷聲大雨點小、姿態多“幹貨”少,實在情理中。

  緬甸和中國山水相連,其支柱產業——— 資源出口最大、最現實和最經濟的輸出對象也正是處於工業化進程高峰期的中國,而非早已進入後工業化時代、資源需求量回落的歐美;儘管緬甸努力利用歐美對其制裁的放鬆,希望在製造業上分一杯羹,但落後的基礎設施和勞動力素質成為極大制約,且在這一領域,最現實的投資者仍然是中國大陸資本(事實上,中國大陸資本早已滲透入緬甸周邊孟加拉、柬埔寨等國);緬甸許多資源位於交通不便、條件惡劣的崇山密林中,需要大量投入方能有所產出,在這方面工業化國家或不情願,或力不從心,而惟有中國有這樣的能力和意願;一些緬甸資源(如水電),在當前的發展階段,本國需求量不大,又難以輸出到其他“買家”,正所謂“要麼不開發,要開發則別無選擇”,只有與中國合作,昂山素季所言“鄰居無法選擇”,說的正是這個道理。事實上,即便緬甸最孤立的時代,個別西方國家(如日本)一直保持著與該國的正常經貿合作,但成績始終有限“大項目”更寥寥無幾,這絕非偶然。

  從這個意義上,緬甸政治面貌的改變,不會從根本上構成對中緬“大項目”存廢的影響。去年5月,也即緬甸一系列“劇變”開始、中緬“大項目”相繼出問題前夕,吳登盛同樣曾高調訪華,可該出的問題還不是都出了?

  其次,必須認識到“大項目”何以進入“寒冰期”。

  應該看到,在幾乎所有中緬“大項目”上唱反調的,是緬甸環保組織、非政府團體和部分當地居民,而政府和反對黨的態度則並不是始終如一的:軍政府在密鬆水電站項目上“順應民意”,卻在輸油管項目上“悶聲發財”,在蒙育瓦銅礦項目上辣手無情;昂山素季在密鬆水電站風波發生時高調支持環保組織,主張“叫停”,到了主持蒙育瓦銅礦項目調查時卻不顧黨內反對和當地民眾譏諷,堅持做出“不應停止項目”的結論。事實上,幾乎所有“大項目”所遭遇的風波,都事出有因,且主要因素不在於“外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