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彭錦鵬:台灣民眾國族認同調查結果分析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02-28 16:03:38


台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謝明輝。
 
  五、我們再將中國人的認同問題,分兩種變項,四個細目,再做調查,可更精準地探究出問題的真相:

  (一)兩個變項

  1、以法理、現實為主軸:即第3題:

  “法理上,我們是“中華民國”的國民,現實上我們是生活在台灣的台灣人,請問您個人認為台灣人與中國人的關係”

  2、以台灣利益的務實考量為主軸:即第4題:

  “面對大陸的發展,請問您覺得台灣人與中國人應採取何種關係,既能確保台灣利益,又能有利兩岸和平發展”

  (二)四個細目:

  1、積極認同: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

  2、消極認同:是台灣人也可以是中國人

  3、被動認同:是台灣人,但不必否認自己是中國人

  4、否定認同: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

  (三)以兩個變項,4個項目為調查元素,其調查結果在針對“台灣人不是中國人”的選項結果是:

  1、以法理及現實為主軸的變項下,“台灣人不是中國人”的回答,由第二題“是否認同為中國人”的35.4%下降到第三題的29.2%,差距6.2%,具有顯著性的差異

  2、以台灣利益的務實考量為主軸的變項下:

  “台灣人不是中國人”的比例更下降至第四題的22.9%,與第二題的35.4%相較,有12.5%的顯著差異

  3、基於“法理現實”而認為“台灣人不是中國人”的比例29.2%比基於“台灣利益務實考量”的比率22.9%,高出6.3%,也具有統計上的顯著性

  (四)第3、4題的調查結果,對於認同的研究呈現的意義是:

  1.面對強大而有威脅的中國大陸,相對而言,台灣人有著“害怕受傷害情結”,對大陸及兩岸關係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因此若在調查中,帶有強迫式或威嚇語氣來進行認同問題調查,絕對會反彈出較強的否定認同。

  2.第4題回答為“台灣人不必否認自己是中國人”的選項,獲得最大比例的認同32.8%,進一步說明,有相當多的台灣民眾,並不會主動去否認自己是“中國人”的身分,而這“中國人”的身分,主要反應對於中國文化的認同,或是血緣上的關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