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 
山西小康縣羨慕貧困縣待遇 16年後成功返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2-25 16:05:23  


 
  指標拔高經濟落後?

  數據上,大同縣經濟指標節節拔高,當地幹部稱,這是領導們硬著頭皮加上去的

  大同縣成為小康縣時,梁斌龍正在一個鄉鎮當幹部。

  “1996年之前,省裡每年要補貼每個鄉鎮65000元,成為小康縣之後,補貼取消,每年還要上繳65000元。”他說,“小康”之後,大同縣開始了苦日子。

  最難的是工資,鄉鎮的工資要自己籌集。縣裡行政人員的工資往往一拖半年,每年都要開會討論工資問題。

  梁斌龍說,當時,小康縣下面要設小康鄉鎮,鄉鎮下面設小康村。發給鄉鎮的小康牌子,被幹部藏起來,怕掛出來老百姓罵街。

  大同縣的七成財政收入靠煤炭流通,到2000年左右,隨著煤炭資源整合,相應企業關停,地方性稅收大量減少,等於砍掉了大同縣一只臂膀。

  梁斌龍說大同縣成了真正的貧困縣,不過統計數字還是顯示連年上漲。1996年財政收入3738萬、2000年財政收入4974萬……2012年,3.3億。

  農民人均純收入的數字也年年遞增,到2011年達4600元,遠遠高於國家扶貧政策規定的低於2300元的標準。

  “如果靠種地就能小康,雁北地區的人就不走西口了。”巨樂鄉東閣老山村黨支部書記貟天貴說,他家在村裡算中等以上家庭了,像2012年這樣的好年景,人均收入也就2000出頭,平常的年份則遠不如。

  東閣老山村在大同縣的北部山區,75%的農業人口收入在2300元標準之下。

  一名當地官員認為,當年大同縣為了入選小康,“提高”了各項經濟指標,此後的歷任領導不想看到自己任期內指標下降,硬著頭皮一年年加上去。

  根據中國經濟周刊報道,無力完成GDP指標任務的大同縣只能把市裡設在其境內的工業園區固定資產投資等計入其中,事實上那些與大同縣沒有一點關係。

  “我們是貧農戴著地主的帽子,而人家是地主戴著貧農的帽子。”梁斌龍說。

  近10年來,受益於鐵、錳、金等礦產開發,靈丘迅速成為發展強縣,2012年,靈丘縣的財政收入5.5億元,在大同市的5個貧困縣中經濟實力居首,遠超大同縣的3.3億。

  一名靈丘縣政府工作人員透露,之前,靈丘有過要被摘掉貧困帽子的傳言,曾令該縣領導幹部焦慮萬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