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專論:“火大遊行” 台灣應反思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1-16 00:56:36  


“火大遊行”,民進黨再一次使出街頭政治運動的“看家本領”。
  中評社北京1月16日電(評論員 文睿)1月13日,民進黨“火大列車”駛入台北,“火大遊行”終於在台北登場上演。從場面來看,本次“火大遊行”的主辦單位宣稱有20萬人參與,但據台灣警方估算大概有10萬人,前後相差一倍。如果與之前黨主席蘇貞昌聲稱的會有六成民眾支持上街“嗆馬”相比,更是有天壤之別。不僅如此,從活動效果來看,顯然與民進黨預期的有相當大的落差。不僅民眾參與人數比預估的要少,而且絕大多數參與者都是綠營支持者,這也讓事前定位為“全民嗆馬”的遊行變為了“綠營反馬”,成為又一次典型的藍綠政爭。

  在台灣的政治環境下,多年來藍綠政治鬥爭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民進黨靠街頭運動起家,在陳水扁主政台灣的八年間,民進黨多次發動過群眾遊行,廣大民眾早就習以為常。此次民進黨一手導演的“火大遊行”催出近10萬人走上街頭“嗆馬”,從12月中旬開始啟動“火大列車”巡回台灣各縣市,最終匯集到台北,在島內可謂聲勢浩大。

  這場政治運動對處在低谷的台灣而言,從好的方面看,是對馬英九當局施政不力的一大警示;從壞的方面看,這場遊行也進一步造成了台灣內部的政治撕裂,對於台灣凝聚人心,克難前行形成了重大的阻力和傷害。因此,就此次“火大遊行”而言,不論是始作俑者的民進黨,還是執政的國民黨,抑或是普通民眾都應及時反思,到底台灣未來該向何處走?

  首先,從“火大遊行”發起者民進黨來講,民進黨再一次使出街頭政治運動的“看家本領”,借執政黨政績不佳之際,鼓動基層民眾以政治運動的方式發洩不滿,不但對改善台灣發展無益,更無法達成“朝野和解”,凝聚人心,對台灣發展至為不利。

  在遊行的定調上,民進黨前後不一,完全失焦。民進黨之前最先提出“要生活、要民主、要改革”三大訴求;而前主席蔡英文卻定調為“全民一起走出來,要求召開國是會議,解決財政、經濟與退休金制度所遇到的難題”;最後,則改為“換內閣、反媒體壟斷、召開國是會議”;而在遊行登場的前夕,蘇貞昌又呼籲“民眾上街頭,大聲向台當局嗆聲,讓反改革的馬英九在民意前低頭”,遊行訴求一變再變,現任黨主席與前任黨主席同時發聲,而又有明顯不同,不但前所未有,而且更加彰顯民進黨對於如何改善台灣經濟,提振民生毫無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案。相反,民進黨為謀求一黨一己之私的真正用意昭然若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