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專論:“火大遊行” 台灣應反思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1-16 00:56:36  


 
  民進黨執政能力低下,早已世人皆知。不論是陳水扁當政時期,還是蔡英文任黨主席之際,抑或是蘇貞昌執掌大權之時,民進黨長期以來始終無法端出推動台灣經濟社會發展的政策牛肉。民進黨內從來不乏工於政治權謀之士,但卻從來沒有一位真正有遠見、有魄力的政治家,相反卻派系林立,互相傾軋,只圖一派一己之私利。以目前來看,包括蘇貞昌、蔡英文、謝長廷、游錫堃等黨內重量級人物,紛紛將目光著眼於2014“七合一地方選舉”,蘇貞昌、蔡英文作為黨內最具實力的要角更是緊盯2014黨主席之爭和2016“總統選舉”,無人真正靜下心來思考發展台灣之策,更不可能透過“朝野和解”、“國是會議”等途徑向執政黨提出於民有利的政策建議。相反,民進黨為了掩蓋自己政策上的短板,多年來以“抹黑、抹紅”的招數,動輒以煽動民粹,發動群眾街頭運動的方式對執政黨掣肘反對,不斷轉移台灣民眾的焦點,不惜以撕裂民眾情感、破壞民心向背為代價,以煽動民怨作為打壓對手、拉抬民調的唯一手段。

  民進黨如此拙劣的政治手段玩了多年,至今仍在繼續上演,一方面不斷對台灣經濟發展和社會安定造成重大的破壞,另一方面也凸顯出民進黨政策短板依舊,只會為反對而反對,已然到了黔驢技窮的地步。如果民進黨不能夠在這樣的老路上懸崖勒馬,及早回頭,那麼不但對民進黨自身的轉型發展無益,而且經由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運動,台灣的經濟社會發展前途只能淪為政黨鬥爭的犧牲品,歸根到底受害最大最深的是台灣民眾的切身福祉。

  此次民進黨發動“火大遊行”的最終目的就是拉馬下台,而國民黨馬英九政績不佳也成為民進黨發動民眾嗆馬、反馬的直接導火索。

  過去一年台灣經濟社會發展遇到很大的困境。2012年台灣在外部經濟環境惡化與內部需求持續萎縮之下,總體經濟形勢持續走低,外貿出口衰退,投資不足,消費不旺,經濟增長下滑,經濟改革推進艱難。台灣外貿出口負增長,政府投資持續下降,民間投資增長下滑,成為制約經濟增長的三大關鍵因素。全年台灣GDP成長率由年初定調4%,一路下調至1%,目前馬當局仍在“保一”的困境中苦苦掙扎。

  此外,馬當局在經濟改革和社會發展方面的施政失誤不斷,包括美牛進口案進退失據、禽流感延報、證所稅改革不利、油電價格雙漲引發民怨;在社會福利保障部分,軍公教福利待遇、工資調漲、勞保金危機等問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經濟改革固然與外部環境不景氣有關,但馬團隊內部施政不力顯然也負有直接的責任。包括政策出台前後失據、黨政步調不一致、部會間缺乏溝通協調、國民黨內部黨紀渙散、選人用人機制不完善,加之林益世貪腐案自砸清廉招牌等等,這些問題馬英九不應回避,必須加以重視並及時改正。如果任由問題發展而無所作為,或者即使出台政策而民眾依舊“無感”,政績沒有顯著提升的話,就算反對黨不發動“倒閣”,廣大民眾對國民黨的信心與耐心都將喪失殆盡,2016政黨輪替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