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芬蘭人到北京後成“北京咳” 回國症狀便消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1-07 11:15:34  


2012年10月6日,北京市發布《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日應急方案(暫行)》。
 
  在學界,這個詞的使用範圍略有擴展,2002年,一本政治經濟學的書中也有所提及:“城市里的空氣經常帶有酸味、硫化味,到處都可以聽到‘北京咳’。”但沒有人和希拉里討論過這個詞,在英文論文數據庫中,也搜索不到相關論文。

  不過,這個形象且易產生共鳴的概念在民間中流傳頗廣。和北京烤鴨一樣,北京咳頻繁出現在旅遊攻略中。2003年的一本《文化震撼,游遍北京(Culture Shock!Beijing at Your Door)》的旅遊書如是提醒遊客:很多人抱怨“北京咳”,指不定時發生的幹咳或是喉嚨瘙癢,從12月份持續到4月份。目前,我們還不知道防止或是治愈“北京咳”的方法。

  越來越多的網站中出現了類似的提示,奧運會前後達到了高峰。

  中國人的共鳴

  2012年治理PM2.5大事記1月,北京市實時發布車公莊站PM2.5研究性數據。2月,環保部、質檢總局發布《環境空氣質量標準》。2月,環保部發布《環境空氣質量指數(AQI)技術規定(試行)》。2月,北京宣布到2015年PM2.5濃度比2010年下降15%。3月,申報中央財政主要污染物減排專項資金國家環境空氣監測網建設項目。5月,環保部發布細化新標準“三步走”的實施方案。5月,環保部PM2.5自動監測儀器第一階段比對測試結束。6月,北京汽柴油從京Ⅳ標準升級為京Ⅴ標準,首次規定了顆粒物(PM)的排放限值。10月,北京市實時發布35個站點PM2.5試運行監測數據。10月,北京市發布《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日應急方案(暫行)》。10月,《環境空氣顆粒物(PM10和PM2.5)連續監測系統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試行)》等6項環保標準徵求意見。12月,環保部頒布第一部綜合性大氣污染防治規劃,“十二五”京津冀區域PM2.5年均濃度下降6%。12月28日,全國74個城市496個站點實時發布監測數據。(南方周末記者汪韜整理)

  漸漸地,也有中國人聽說這個詞匯。在美國加州教書的老師廖康2006年在博客中說,自己回國後開始咳嗽,朋友說他被美國純淨的空氣慣嬌貴了,患上了北京咳。

  但是,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這確是陌生的概念。搜索中文“北京咳”,結果寥寥。南方周末記者咨詢的多位環境監測人員、呼吸內科醫生、環境健康學專家以及杜少中都沒有聽說過。公開場合只有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潘小川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說起,他也是聽國外朋友轉述。

  “這不是一個醫學名詞,不是一個學術概念,沒有一個定義,沒有它的症候群,是外國人編的。北京冬天因為乾燥,容易導致咳嗽,既有氣候的原因,也有空氣污染的原因。”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呼吸病研究所所長劉又寧說,“那是老百姓的說法,我們病歷上從來不診斷北京咳、上海咳。”

  儘管帶有各種“不是”,這也並不影響中國人對北京咳的共鳴。

  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環境與健康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黃薇也是最近才聽說的:“2012年夏天以來,有三四個美國朋友陸續和我說起。他們很驚訝,你研究空氣污染和健康關係,居然不知道。”第一次聽到這個詞時,黃薇也有些詫異,但很快就感同身受:在美國生活了12年,她返京後在冬天就開始幹咳。

  不僅僅是從國外,從國內其他城市的人也有類似的感覺:瑜伽教練劉嘉2011年在廣西開了分店,回京後一對比才發現以前都麻木了。練瑜伽需要深呼吸,對於空氣質量要求高,她花了一個多月才找到合適的空氣淨化器和監測儀。

  在哈里眼中,北京人一直在咳嗽。剛到北京,哈里和塞拉就發現出租車司機在咳嗽,早上走在小區里,很多窗戶都傳來咳嗽聲。哈里很奇怪為什麼中國人不太談論這個話題。“北京人已經習慣於看到很多人咳嗽,還是人們沒有意識到這是個問題?”

  塞拉想起一本雜誌關於“北京最糟糕的事情”的民意調查,225個中國人和外國人受訪,其中75%的外國人選擇了空氣質量,而中國人只有28%選擇了空氣,33%選擇了交通,還有的認為是房租和通貨膨脹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