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鄭劍:調整軍事戰略 台灣走到歷史性關頭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01-04 10:07:59


 
  戰力反映國力 

  1980、90年代,隨著中蘇關係緩和、世界格局驟變,來自“三北”方向的大規模軍事威脅逐步解除,大陸以“三北”為重點的軍事戰略面臨調整。恰在此時,李登輝“配合演出”,導致據說一度在西南、南海、東南等方向舉棋不定的大陸,把原本用於對付前蘇聯的龐大軍事力量,重點轉移到台海方向。

  三是力量對比出現重大逆轉。軍事戰略是對面臨威脅、主觀願望和客觀條件綜合折衷的結果,物質力量是軍事戰略的後盾,力量對比是決定軍事戰略的基礎因素。世界上任何國家、地區和政治集團都處於其歷史上的成長或衰落期,軍事戰略只有與能力相匹配,才具有可行性。美國建國後即實行擴張政策,隨著國力的發展,戰略重點從驅趕13州殖民者起步,向著北美大陸拓土、控制美洲、染指亞洲、霸據歐洲直至爭奪世界霸權不斷進取和調整,每一次重大調整,都是其國力飛躍的結果。反之,從前蘇聯到俄羅斯的急劇戰略收縮、攻防轉換,即是其國力急劇衰退的必然結果。廢了金鋼鑽,不能攬瓷器活了。

  四是軍事上出現重大變革。軍事上的每一次重大變革,都深刻影響著戰爭樣式和軍事戰略。當代如核武器的發明、資訊化戰爭的出現等,都對有關國家的軍事戰略產生巨大影響,核戰略、打贏資訊化戰爭的戰略即是直接產物。

  已到調整關頭 

  文章說,由此觀之,台灣方面似乎也已經走到了需要調整軍事戰略的歷史性關頭。

  首先,從政治層面看,國民黨連續執政,實行了不同於民進黨的大陸政策,明確反對“台獨”,否定“兩國論”和“一邊一國”,主張兩岸和平、和解、合作,對統一不直接抗拒。島內民眾對大陸的觀感好轉,敵意下降、善意上升,支援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為主流。在這樣的氛圍下,片面強調大陸軍事威脅,不但不利於兩岸政治互信,也有悖島內民意。堅持以大陸為台軍唯一假想敵的軍事戰略指向,不利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其次,從威脅層面看,一方面,兩岸關係進入和平發展新階段,台海和平更有保障。大陸2005年頒布的《反分裂國家法》明確指出:“台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造成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或者發生將導致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或者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國家得採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換言之,今後只要台灣當局不搞“台獨”、兩岸關係持續和平發展,兩岸就沒有開戰的可能。而做到這一點,當前台灣已經具備了最基本的政治和民意條件。變數主要在於,台灣的每個執政黨能否都做到遠離偏執、虛幻的意識形態,真正從多數民眾利益和客觀環境條件出發,實現理性執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