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台灣工商時報:美國擴大QE3規模的三點觀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2-20 08:21:04  


  中評社台北12月20日電/台灣工商時報今天論社說,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日前決議,除延續QE3每月400億美元的房貸抵押證券(MBS)購買外,因應扭轉操作到期,從明年1月起每月將額外買入450億美元的政府公債,即QE3每月購買額度擴大至850億美元。聯儲局並在會後聲明指出,在就業市場沒有明顯好轉前,QE3都將持續;利率政策方面,則從過去宣布一個固定期間內不會升息的承諾,改採失業率與通膨等經濟變數作為是否調升利率的依據。易言之,聯儲局不但擴大QE3規模,也正式承諾零利率政策(聯邦資金利率0%~0.25%)將與QE3般,不達目的(就業市場明顯改善)決不罷休。 

  論社說,關於這次的FOMC會議結論,我們認為有三點值得注意。首先,聯儲局雖看似因應扭轉操作結束,等量擴大QE3每月450億美元的公債購買,不過此政策力度卻較原先更為強勁。具體地說,扭轉操作係買入長天期債券同時賣出等量短天期債券,因此資產負債表規模並未擴大,但本次相應推出的公債購買,係額外擴大資產規模。雖然擴大QE3購買規模本在市場預期內,不過觀察近期美國經濟表現,即便有Sandy颶風與財政懸崖威脅,明顯仍趨改善;另由先前褐皮書與本次會後聲明稿可看出,聯儲局並未認為近期美國經濟情勢有惡化傾向。據此研判,這次的會議結論主要係應對未來美國經濟成長的巨大不確定性,特別是財政懸崖問題的干擾。即便如此,柏南克主席於會後記者會仍強調,本次宣布的政策仍基於財政懸崖會解決的假設。這樣的談話暗示,一旦白宮與國會無法順利處理財政懸崖與相關債務上限調升議題,並造成經濟前景惡化,不排除明年進一步採取寬鬆貨幣政策。 

  其次,聯儲局所以決議放棄原先固定期限的低利率承諾,改以失業率與通膨門檻作為是否調升利率的依據,係因其認為事先宣布一個特定時間的政策承諾,將會給予市場錯誤訊息,並因此降低貨幣政策效力。易言之,如維持原先2015年前中低利率不變之承諾,會讓市場產生2015年前經濟皆無法明顯改善的錯誤認知,政策效力也會因此降低。又因聯儲局政策目標係在就業極大化與物價穩定下,透過貨幣政策維持合宜的長期利率,故以相關經濟變數數據作為門檻較符合決策需求。事實上,過去聯儲局即發布失業率與通膨率(PEC平減指數上漲率)預測,向市場傳達其貨幣政策意圖。金融海嘯前,其利率決策主要依據泰勒法則(Taylor Rule),即依產出缺口與通膨缺口研判最適利率。金融海嘯時期為加快經濟復甦速度,自2007年9月起開始調降聯邦資金利率,並在2008年12月降至目前0~0.25%的低利率水準,其後皆以固定時間做出政策承諾。本次改採失業率與通膨率作為決策依據,雖可降低預期效果的影響,但是否真能發揮效力仍待評估。 

  第三,不同於歐洲央行單以穩定物價作為政策目標,聯儲局的貨幣政策肩負雙重職責,即同時要求就業極大化與物價穩定。但過去柏南克主席較強調長期物價的穩定,而非短期物價穩定。特別是今年1月會期時更決議以2%的通膨目標,取代過去1.5%~2.0%的目標區間,顯示聯儲局不再刻意強調物價一定要控制在2%以下。相比之下,本次決議凸顯出,短期內貨幣政策重心將更偏向就業極大化的追求。具體地說,12月會期不僅上調原先的通膨目標至不超過2.5%,且加入6.5%以下的失業率作為共同政策門檻,並表示在就業市場無明確改善前,將持續量化寬鬆政策的執行。這無異於放出訊號,在物價許可的情況下,聯儲局願意忍受較高的通膨,以換取就業市場加速改善。然而,伴隨QE3的執行,美國通膨壓力會不會隨寬鬆貨幣政策而再度升高,未來物價上漲速度是否超出預期,致通膨門檻提前到來,讓物價穩定與就業極大化的雙重目標產生矛盾,或將成為未來政策執行的潛在風險。 

  綜上,目前全球經濟成長動能疲弱,歐洲債信地雷未除,寬鬆貨幣政策已成為各主要已開發國家刺激經濟成長的工具。除英國的QEn、歐洲央行的OMTs,美國更是擴大QE3的購買力道,進一步提升印鈔票的速度。由本次決策機制的轉變可看出,聯儲局加快經濟成長與就業市場復甦的決心,並暗示印鈔機的運轉將是無期限的。日前日本眾議院也完成改選,市場視新首相安倍晉三為寬鬆貨幣政策的支持者,未來日本央行是否跟隨美聯儲局推動無限量熄q化寬鬆政策也備受關注。姑且不論這些政策是否真有助經濟較快復甦,對於2013年而言,已開發國家央行所印出來的貨幣將會在金融市場各部門間流竄,甚至可能再次引發新興市場輸入性通膨之壓力,並造成國際匯兌市場大幅波動。對於相當依賴國際貿易的台灣經濟而言,可能帶來極大困擾,值得密切關注。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