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微波武器前景黯淡:能量消耗巨大無法上戰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1-30 18:08:52  


 
  進展不順

  從一開始,美國空軍一直就是高功率微波項目的主要投資方。最初,它的目標是研製出能夠癱瘓敵方計算機、通訊系統及其他電子設備的武器。從理論上來說,該想法依然十分誘人:E彈的爆炸會發射出以光速運動的微波“子彈”,在恰當的頻率下,這些子彈就能夠使目標喪失功能而不會造成附加傷害。一次小規模的爆炸就可以讓車輛熄火困在原地,雷達變成“瞎子”,計算機也會被毀壞……

  然而,要實現以上目標,高功率微波武器還要面臨一個主要的技術挑戰:即如何產生一束既高度定向(能夠選擇特定目標),又具有足夠大功率(對目標造成顯著影響)的脈衝?而且發射裝置最好要足夠輕便,能夠用飛機或導彈投放。

  其實,電池驅動設備就能夠產生高功率微波脈衝,不過,要想產生這種能摧毀電子設備的高度聚集的能量,通常還需要在設備內部引發一次普通的爆炸(參見插圖“E爆炸”),但在有人駕駛的飛機裡這樣做是很危險的,齊默曼也指出,“在(飛機的)關鍵部位,幾磅炸藥就能讓它墜毀”。所以最近幾年,美國空軍一直在尋求能用導彈投放的高功率微波武器。

  “反電子設備高功率微波先進導彈項目”(CHAMP, Counter-electronics High-power Microwave Advanced Missile Project)旨在研製一種實驗性的巡航導彈,用來攻擊電子目標,比如生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工廠。作為該項目的主要承包商,無論美國空軍還是波音公司都不會透露該項目的技術細節,不過這種巡航導彈還只是一個原型。去年CHAMP在進行試飛時,並沒有攜帶高功率微波武器設備。

  把微波發生器做得足夠緊凑,以便適合導彈投放是可能的。美國得克薩斯理工大學的工程師,研製了一種實驗性的、基於爆炸觸發的微波源,直徑16厘米,長不到2米,但該工程的首席研發人員安德列亞斯•諾伊貝爾(Adreas Neuber)指出,他們的研究還存在一些物理限制:為了在保持系統小型化的前提下,使微波功率最大化,工程師必須增強微波源內部的電場強度。這樣做可能會使系統的絕緣材料嚴重失效,導致系統在聚集起高能量之前就引發短路。

  即便軍方真的能將高功率微波武器設備投送出去,並能擊中目標,那麼電磁脈衝的殺傷力到底如何,對此人們也有不小的爭議。上世紀80年代末,美國空軍對微波武器進行的首次公開測試中,一部名為“吉普賽人”(Gypsy)的設備成功癱瘓了一家銀行的個人計算機,不過基於那次成功的後續研究卻變得極其困難,曾在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擔任“降低威脅”(threat reduction)部門副主任的物理學家道格•畢森(Doug Beason)說,“我們知道微波是如何影響電子元件的,例如晶體管、電容器、感應器等,但把這些元件整合到複雜的電路系統中時,用微波再進行破壞就變成了一個更像是由隨機性控制的過程,我們無法每次得到相同的結果”。另外,畢森還出版了一本探討直射能武器的著作——《E彈》(2005年)。

  當電磁能量流穿過外圍結構(例如建築物)時也存在類似的不確定性。“這一過程是混亂無序的,”美國新墨西哥大學的電氣工程師埃德爾•沙姆格魯(Edl Schamiloglu)解釋說,他參與了一項由美國國防部資助、多個大學合作的研究計劃,試圖改進這一過程,“當電磁輻射或波束進入外圍結構後,它會來回反射並且不會有重複的軌跡。”沙姆格魯說。

  總之,在“吉普賽人”實驗的20多年後,科學家仍不清楚這種武器的殺傷力究竟如何。況且敵方可能會採取反制措施,這些措施可以很簡單,例如在敏感電子設備四周裝上“法拉第籠”(Faraday cage)——這和微波爐裡使用的鋁制電磁防護網是一回事。

  針對破環電子設備的研究大部分都是保密的,但在2001年,美國空軍宣布,以人為目標的微波武器的研發取得了實質性進展,也就在那時,主動拒止系統開始為世人所知。

  該系統的研發始於上世紀90年代,當時美國空軍正致力於微波生物效應的研究。一項代號為“你好”(Hello)的計劃研究了如何調制微波加熱效應,以便在人的內耳中產生“哢噠”聲和“嗡嗡”聲,以製造能夠摧毀人心理的“大腦噪音”(voices in the head)。另一代號為“再見”(Goodbye)的項目,則希望用微波來制止人群暴動。還有一個名為“晚安”(Good Night)的項目,它是想要弄清楚微波能否殺死一個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