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台海和平關鍵:大陸多包容台灣少要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2-08 00:49:11  


 
     雞先蛋後本同種

  從地圖上看大陸和台灣,大陸像一隻雞,台灣像一粒蛋,孰輕孰重,一望可知;孰先孰後,兩岸則存在分歧。國民黨當局認為“中華民國”自從1911年誕生以來,一直是“主權獨立的國家”,雖然1949年退守台灣,“但一直沒有被消滅”;“中華民國”的成立,早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根據他們這一邏輯,自然是先有蛋、後有雞了。然而,從大陸的觀點看來,歷史上的“中華民國”早在1949年就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國民黨退守台灣,加上美國因素的介入,才有了台灣問題。如此看來,自然是雞先於蛋。即使存在這些分歧,兩岸同屬中華民族,實乃天經地義。雖然兩岸尚未統一,但這是中國內戰遺留並延續的政治對立所造成的,並沒有改變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

  從台灣內部來看,國民黨力圖將兩岸的政治分歧,界定為制度之爭和“法統”之爭。從早年主張“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到將兩岸關係的癥結歸因為價值體系和生活方式的差異,以及在2011年大張旗鼓地舉行“建國百年”的慶典活動,都可以看出這一思維定式。與此相反,民進黨反對將兩岸政治對立視為國共內戰遺留和延續的產物,主張切斷兩岸的歷史和文化紐帶。民進黨認為,台灣文化具有多元文化的基因,中華文化,只是其中一部分;兩岸關係的癥結不是國民黨所認為的制度之爭,而是主權之爭。從他們的觀點推論,台灣與其與大陸爭論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不如自己衝破蛋殼,成為另一隻雞。這裡的蛋殼,可以理解為一個中國的框架。民進黨在其執政時期,鼓吹“一邊一國”,不但無助於兩岸政治歧見的化解,而且造成了兩岸關係的極度緊張。

  兩岸的“雞蛋之爭”,可以理解為兩個政治實體之間的“分庭抗禮”。“分庭”就是客觀上存在著兩個互不隸屬、各自管轄內部事務的政權,雙方互不干涉對方的內部事務;“抗禮”就是兩岸政府在“憲法”和國際法的意義上並不承認對方是另一主權實體,也就是法理上互不承認。如果說,從1911年“中華民國”成立,到1949年“中華民國”在大陸地區的統治權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所取代,可以稱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共和時期的話,那麼,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未來兩岸重新統一,則可以視為第二共和時期。在這一時期,大陸地區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繼承了第一共和時期國家主權涵蓋範圍的主體部分,海峽兩岸在法理上延續“誰代表中國”的“內戰”狀態,客觀上維護了一個中國的框架。兩岸“分而不離”,實行不同的社會制度,對內分別管轄中國這一“共同家園”(共同疆域);對外“背靠背”地分別代表中國,以相互競爭排斥的零和遊戲(在兩蔣時期)或暫時默認彼此既有涉外空間的雙贏方式(在馬英九時期),某種程度上共享了中國這一主權觀念。當然,“雞蛋之爭”的根本解決,還有待於中國和平統一的最終實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