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北大清華回應在京擴招質疑:北京生源質量好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7-30 09:30:38  


  中評社北京7月30日電/“名校屬地擴招挑戰教育公平”,近日一則新聞將北大、清華這兩所中國頂尖學府再次捲入“地域歧視”的雷區。幾個月前,清華、北大先後允諾,將在北京地區減少高考招生計劃投放。然而,承諾卻與現實大相徑庭。據媒體報道,清華今年在京總擴招達45.3%,北大今年在京一批次擴招達33.6%,如此“逆勢而為”頗有“挑戰底線”之嫌。

  據人民日報報道,8名律師而後又“火上澆油”,聯合致信教育部,痛陳“高招地域歧視”。他們將15家在京部屬高校屬地招生計劃,與在河南、湖北、山東、四川、河北、安徽這6個高考大省的招生計劃相對比,數據相差之懸殊令人震驚。8名律師甚至質問:在優質教育資源嚴重不均的情況下,中央部屬高校究竟是全國人民的高校,還是屬地人民的高校?

  【質疑】兩校自毀承諾,在京一批次大擴招

  【回應】計算方法有誤,增招源於生源質量

  “北大今年在京錄取總人數比2011年減少37人,沒有進行大規模擴招。”面對“屬地擴招”的質疑,北京大學新聞發言人近日予以回應,認為媒體報道不符合實際情況。

  據北京大學招生辦公室介紹,今年北大在京一批次文科計劃招收80人、理科計劃招收140人,錄取時均按100%比例提檔,因有等分考生,文科實際錄取81人,理科實際錄取142人。這樣算來,北大在京一批次錄取學生223人,比計劃人數多了3人,擴招比例為1.36%。

  那33.6%的一批次擴招比例從何而來?此前媒體報道中指出,北大今年在京文科、理科分別錄取106人、188人,這比原計劃的80人和140人共計增加了74人,由此計算便可得出33.6%。北大方面表示,在該計算方法中,“計劃人數”是一批次的,而“錄取人數”則不僅包括一批次。

  對於擴招比例的計算,清華大學也同樣“委屈”。“媒體所說的45.3%,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統招的擴招,它既包括高考文理科統招批次的擴招,也包括了小語種、降分錄取的自主生、文藝特長生、體育特長生、體育高水平運動員等。”清華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於世傑說。至於今年在京擴招的原因,在他看來,“因為北京考生報考踴躍,而且生源質量較好。” 

  不過,山東大學本科生院常務副院長胡金焱卻不認同這個理由,“大學要以自己的信用和承諾作為剛性約束,北京學生的整體素質相較於農村和貧困地區可能總體好些,但這並不是多招收北京學生的依據。”他直言,人口可以有戶籍,但在教育上不該有“戶籍”。

  【紅線】部屬高校屬地招生比例不得超過30%

  【辯解】顧及地方利益,“一刀切”不現實

  30%,被很多人視為部屬高校屬地招生的“紅線”。教育部2008年曾發文,明確要求部屬高校和有關部門(單位)所屬高校要按照“生源質量為主,兼顧地區平衡”的原則編制生源計劃,在屬地安排計劃的比例“逐年逐步調整至30%以內”。

  “今年復旦大學第一批在上海招生人數共招收796名,占今年全國招生計劃總數的27.8%。”據復旦大學招生辦公室負責人介紹,復旦大學近年來一直在大幅削減招生人數,在滬招生人數比例,已從最高接近50%持續下降到現在的27.8%。不過,該負責人認為大學招生有“大小年”,會出現某個地區錄取人數突然走高的波動,“公眾應看大學招生的長期走勢,而不是僅根據一次波動來評論‘公平性’。”

  因上海考生表現優異,今年上海交大在本地的高考本科一批次擴招了5%。但上海交通大學招生辦負責人表示“上海交通大學在滬錄取考生1092名,占全國招生計劃的28.36%,未超過教育部規定的上限。”

  據了解,與清華、北大不同,複旦、上海交通大學等在滬部屬高校均採用“部市共建”模式,其辦學經費中上海市地方財政投入占了相當大比例。“我們必須對地方財政的支持有所回報。招生名額的地區計劃數形成和調整都有個過程,‘一刀切’不現實,”上海交大相關人士如此解釋。至於有人呼籲的“參照考生數量來制定招生計劃”,他坦言“短時期內不可能絕對按照人口比例分配”。

  而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塗艶國則擔心,“如果一味追求人口比例上的公平,那麼對於一些生源質量好的地區來說,也會造成另一種不公平”。他認為,可以參照國外的做法,比如清華、北大等高校的資金支持來自於全國,就應該更多兼顧各地。而一些高校主要是省裡支持,招生時可以考慮有省內省外的差別。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