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彭清華:15年來“一國兩制”在港巨大成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6-20 10:13:37  


  中評社香港6月20日電/中央駐港聯絡辦公室主任彭清華日前表示,回顧香港回歸歷程,這15年是“一國兩制”實踐取得巨大成功的15年,是香港保持繁榮穩定的15年,是兩地交流合作日益密切、兩地同胞感情不斷加深的15年,是創造嶄新歷史的15年。

  新華社報道,在香港回歸15週年前夕,彭清華在港接受中央及地方媒體集體採訪。他說,“一國兩制”在香港已深入人心,愛國愛港成為社會主流價值,香港同胞的國家和民族認同感日益增強,對國家和香港前景充滿信心。

  他表示,只要香港各界繼續貫徹胡錦濤主席提出的“集中精力發展經濟,切實有效改善民生,循序漸進推進民主,包容共濟促進和諧”的總要求,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抓住國家“十二五”機遇,開拓進取,香港就一定能克服各種困難和挑戰,在國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作出新的貢獻,創造新的輝煌。

  抵禦住兩次金融危機和一場“非典”

  彭清華說,1995年美國《財富》雜誌刊登題為《香港之死》的封面文章,預言回歸後香港將日漸衰落;回歸10年後,還是《財富》雜誌,在2007年發表題為《哎呀,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坦承當年的預言完全錯誤。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香港被國際投機勢力列為狙擊對象;而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時候,香港卻成為相當一部分國際資金的避風港,美國《時代》雜誌還創立了Nylonkong(“紐倫港”,即紐約、倫敦、香港三大國際金融中心)這個新名詞。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香港經濟連續五六年處於低迷狀態;而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香港經濟不過1年多就走出低谷,實現強勁復甦,公共財政持續增長,失業率降至歷史低點,應對經濟風險和改善民生的能力明顯增強。

  彭清華表示,這三個現象說明15年來,香港特區在中央政府和祖國內地大力支持下,成功抵禦亞洲金融危機、“非典”疫情以及國際金融海嘯的衝擊,經濟總體保持了良好發展態勢。

  數據顯示,2011年香港人均本地生產總值從1997年的2.7萬美元增至3.4萬美元。2004年至2011年的8年間,香港本地生產總值年均增長5%。瑞士洛桑國際管理髮展學院剛剛公佈的《2012年世界競爭力年報》中,香港連續第二年以滿分100分榮登全球最具競爭力經濟體榜首。

  彭清華說,正如溫家寶總理在今年“兩會”記者招待會上所說,香港回歸15年來的發展變化,證明了“一國兩制”、“港人制港”、高度自治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彭清華同時表示,當前香港也面臨著新的困難和挑戰,在經濟、社會和民生領域存在不少深層次問題,但香港具有良好的基礎和特殊優勢,背靠祖國,具備克服困難、化危為機的有利條件。他說,新一屆特區政府提出了“穩中求變”的施政理念,受到香港社會和市民的認同,他對香港經濟發展持樂觀態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