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電影揭秘:2D轉3D究竟如何完成
http://www.CRNTT.com   2012-06-11 09:15:09


  中評社香港6月11日電/《中國文化報》報道,15年前,詹姆斯.卡梅隆導演的一部《泰坦尼克號》震撼了全世界觀眾的心靈,創下了當時的世界票房之最。如今,這位票房史上的傳奇導演“重拾舊夢”,攜3D版《泰坦尼克號》又吸引了全世界觀眾的熱切目光。

  尤其令人好奇的是,卡梅隆並不是將《泰坦尼克號》重新用3D攝影技術再拍一遍,而是在原來的2D版本基礎上,利用當今飽受爭議的“2D轉3D”技術而達到“足以亂真”的高質量。

  卡梅隆一直在尋找絕佳機會讓《泰坦尼克號》重返大銀幕,後來有了將《泰坦尼克號》轉制成3D的想法,並借“泰坦尼克號”沉船100周年紀念這一時機亮相。

  在談到本片的3D效果時,卡梅隆說:“3D效果把細膩的情感交流變得更加生動,尤其是一些感人的時刻,在3D的渲染下,感受會更加強烈,猶如身臨其境一般。在當初拍攝時可惜沒有3D攝影技術(指他認為理想的成熟的3D攝影技術),而對於現在的轉換,我希望能夠打造出等同於3D攝影機拍出來的效果。”

  在世界電影界3D浪潮大張旗鼓的近幾年,以2D轉3D技術製作的電影鮮有成功先例。這些電影普遍因3D效果不夠理想而飽受詬病,甚至被扣上“偽3D”的帽子。其中,2010年由2D轉3D技術製作的《諸神之戰》、《愛麗絲夢游仙境》等,曾被觀眾嘲笑為“只有字幕更立體”。究其原因,有專家認為,“時間和精力比技術本身更是核心原因”。2D轉3D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人力、物力,沒有捷徑可走,沒有足夠的投入,就難有立體效果震撼的佳作出現。

  卡梅隆曾一直主張,除非萬不得已,一定要實拍3D。而這一次他自己也打出了“2D轉3D”這張牌,實在令世人既感意外又充滿期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