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電影揭秘:2D轉3D究竟如何完成
http://www.CRNTT.com   2012-06-11 09:15:09


 
  據了解,3D版的《泰坦尼克號》保持1997年上映的完整版本,內容上沒有做任何修改,甚至觀眾提出的上百處穿幫鏡頭都原封不動。這一切只是為了保持這部影片帶給觀眾當年最初的真實感受。

  為達到臻於完美的效果,卡梅隆花了非常大的人力、物力在這部電影的3D效果處理上。據介紹,3D版的《泰坦尼克號》修復和轉制總共動用了300多位工作者,斥資1800萬美元,花了60周的時間才得以完成。而卡梅隆更是從頭到尾全程參與,細到每一個鏡頭的細節他都親自過問。他們首先對原來的畫面進行修復和重新校色工作,生成4K的數字母版,在這基礎上才進行3D的轉換工作。用卡梅隆的話說,哪怕只是現在的2D版本,都比1997年的版本有一個空前的提高。當然,他也承認,這是一個非常漫長而浩大、“令人抓狂”的工程。

  所謂的2D轉3D技術,簡言之就是將原本只有XY方向兩個維度的2D圖像,通過計算機和人工處理而得到畫面內各被攝物體的縱深信息(即Z方向),並借助此信息“構建”出一對具有水平立體視差的左右眼圖像,經過立體電影放映機的放映,即可在觀眾眼中呈現出具有立體深度的3D影像。

  2D轉3D技術的關鍵點在於通過2D的畫面獲得該畫面內容的深度信息。獲得了深度圖之後,通常會根據此深度信息,將2D圖像的各部分,按前後順序以圖層的形式在三維空間中重新排列分布。

  我們可以這個圖作為基準,用圖像處理軟件分別計算出一對左右立體圖像。也就是說,根據圖像深度信息,將畫面景物中的物體在水平方向上進行位移而得到立體效果。在灰度圖中越亮的部分相對應的區域位移量越大,立體效果也就越明顯,而作為背景的黑色部分其位移量就可以設定為很小甚至零,代表遠處的景物沒有什麼立體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